留学低龄热调查报告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土安全局,截止至2015年11月在美全部持有F1或M1签证的高中生为60,815人,其中中国学生为34,578人。而全部在美国读书并持有F1或M1签证中国学生总数为35万人,也就是说在美就读的高中生全部不足在美中国学生的1/10。
接下来再看看增长性。
自2013年10月到2015年11月两年间的时间,中国在美的中学生从22,558人增长至34,578人,增长率为53%,增长个数为12,020人。看过《门户开放报告》数据的应该知道,这个数量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增长的数量完全是不能比的。且这还是两年间增长的数字,平均每年只有6000人的增长。
所以,所谓的留学低龄潮可能还并没有到来。
留学低龄热潮的幻觉来自哪里?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1)有个别具有一定话语权的机构或个人制造了热点,让低龄化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曝光;
(2)留学机构对高利润率、高单价产品的诉求。留学市场的发展,低龄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高附加值产品渐渐增多,以及上下游高附加值产品也越来越多,也就是除了留学还有高收费的培训和境外服务,一句话,就是收费越来越高。但是整体的客户群体数量在这里摆着,市场潜力很小,很容易达到市场瓶颈。
(3)一线城市的户籍控制带动了一定的出国热潮。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对学籍的限制,也造成了很多在北上就读的学生被迫出国,直接导致了一个小的中学出国热潮,某种意义上也误导了大家。
那么未来低龄留学趋势又会怎么发展呢?会不会有真正的热潮到来?个人认为热潮到来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去国外读高中对学生的家庭的.经济状况要求非常高,比如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每年40万左右的开销,一个学生少说也要有小200万的中学读书支出,在这之后还有本科,又或者还有研究生的升学需求。而这直接取决于我国整体的经济大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创造新富裕阶层的数量。如果富裕人群的数量不变,还是那些人,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出去读书了,他就没有读中学的需求了。就好像矿藏一样,单一消耗,在没有发掘新的矿藏的前提下,只能是越挖越少。
另一方面在我们国内以空前速度建设的国际高中或者公立高中开设的出国班,他们无疑吸引了不少本身有出国读中学意愿的学生,从本身不多的出国读初中的群体中分流了很多学生。
如果低龄化趋势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那未来狭义留学市场上重点项目又可能是什么呢?我认为会是本科业务。
低龄化的“热潮”其实是一个市场培养和余热阶段,最终培养的客户,都被大学申请业务给收割了。而大学申请业务也跟中学业务类似,都是高溢价产品,收费高,上下游产品需求丰盛,群体巨大。而研究生群体,收费低,低溢价,上下游产品需求量不大。换句话说研究生的“屌丝客户”占比高。
所以,低龄化本身不是未来方向,未来的中坚业务还是本科和研究生,且以本科为甚。
【留学低龄热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5.预防登革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