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还会说家乡方言吗?
——越来越多人产生母语危机感 保护方言成共同愿景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杂糍粑……”在长沙潮宗街旁的一条巷子里,几个小朋友正在一边玩耍一边说着方言。记者问道:“小朋友,你们会讲长沙话不?”“晓得港类!”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小男孩骄傲地回答,而另外一个小朋友马上纠正道,“我们老师说了,要说普通话。”
另一边,在南京栖霞区仙林街道一大型小区内,记者也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不太会,我家只有爷爷奶奶讲。”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一共随机寻找了20位年龄在4岁到13岁不等的孩子,其中,有10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说方言,但能听懂;7人表示不常说,但也能听懂;表示经常说方言的仅有3人。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刻意教孩子说方言,“我家孩子现在几乎不会讲方言了,上课听老师讲的是普通话,和同学交流说的是普通话,回家跟我们张口也是普通话,哪有语言环境啊。”
来自福建三明市尤溪县的肖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母亲说的是尤溪洋中话,我在城关长大,听的多是城关话,我爱人是中仙人,说的是中仙版的尤溪话。一个家里有三种方言,小孩肯定会犯晕啊,索性我们都跟他说普通话。”肖女士说,现在学校教学也统一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对方言也就没什么概念了。
“我们从农村来城市,这边人都说普通话,我觉得说普通话更洋气一些,说方言就比较土了,而且我和他爸爸现在定居在城市里,很少回农村,孩子从来没有在农村待过,没有必要学方言。”来自湖南益阳的李女士说。来自哈尔滨的商先生也明确表示不会教孩子说方言,他的理由是怕孩子在幼儿园被嘲笑。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仅是孩子,现在连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说方言的能力都退化了。来自南京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也算是一个“老南京”,但对于方言,如今自己讲得也不是很地道了。
仅就福建为例,知名编剧林瑞武联合有关专家对福州、厦门、莆田和龙岩4地各200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掌握方言且经常使用方言的学生中,福州23.65%,厦门36.68%,莆田38.97%,龙岩仅17.53%。
河南科技学院语委办主任王新宇告诉记者,除了说方言的人在慢慢减少,河南方言承载的一些传统文化、民俗、生活习惯等,都在慢慢消失,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学会后甚至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在广东,普遍存在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使得许多广东的年轻人已不懂得一些专用名词的粤语读法,不知道粤语歇后语及习惯用语的意义,这使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
在广州工作20多年的李小姐就后悔没有学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她说:“在广州住久了,如果外出逛街、吃饭,和本地朋友聚会也说粤语的话,感觉同这个城市的亲密度更高了,如果还说普通话还是有异乡人的感觉。”
“一听到东北话就亲切,就像回家了一样。”常年在东南沿海一带打工的王磊说,外出打工多年还是忘不了家乡“大碴子味儿”的土话,“见到老乡,不用介绍,一听就知道是东北人!”
“毕竟方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在江苏扬州市开发区八里镇,48岁的市民李孟告诉记者,打小都是说着方言长大,如今看到下一代方言说的越来越少,从心里感觉还是很遗憾的。“但也没办法,毕竟方言太小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