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三小感谢板小的领导及各位教师不辞辛劳,从前期的精心准备到今天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同时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个机会将更加促进两校的成长与进步。其次感谢上课的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再次,感谢三位点评老师,你们渊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你们精彩的点评,让我们这次教研活动收获更大。
我离开板小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面对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的眷恋,这次校际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为我们两校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小范围的、但极具实效和高效的教研活动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研行为,促使学校教研工作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次活动中梅正林老师献的课《认识园》;王英老师上献的课《认识时间》;吴晓丽老师献的课《狼牙上五壮士》。三节课后所有参会教师进行了议课评课,听课教师谈听课感想,指出不足,提出疑问,各抒己见,真诚交流。两校选派的主评代表老师分别从多角度对该节课进行了精彩的评、议。从这三节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献课教师素质是过硬,教学功底扎实的,王英老师自然的教态让师生倍感亲切,吴晓丽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我们如沐春风,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梅正林老师大胆的尝试为我们教学教学指出了一条探索的新路,让我们在作
文的困惑中眼前一亮。她们的教学设计都能紧扣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严密组织教学,由浅入深,鼓励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还充分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他们教学风格各异。本次校际教研活动不仅让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享受到教研的魅力。也让教师体会到上好一节课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课堂、还要要研究学生、更要研究自己。也充分发挥了两校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还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次校际交流活动增进了板小与三小之间的交流、了解,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启示,突出了真实性,实效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水平起到有力的推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兄弟学校携手并肩,与时俱进。最后,三小翘首以盼真诚的邀请我的老朋友我的新朋友来三完小做客,期待着你们的光临。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7
校本研究犹如一个充满魅力地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在学习与反思中,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日常化。我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合同管理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2、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
3、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在继续教育培训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语、数校本教研不定期举行。每次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位老师开一节校级研讨课,课后及时评课并做好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技能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
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形式多样化
我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在每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研随时可见: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我们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本学年学校共分配了三个新教师和两个合同管理教师,因此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指导老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课堂永远为新教师开放着,并经常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三个新教师在5月份的汇报课中得到了学区教研组成员的肯定与好评。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还为学区提供了三节研讨课。本学期开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开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如王发刚老师准备上的一堂学区公开课,先和几位老师共同备课,再借班上课,再研讨、修改,再借另一班上课,再研讨、修改,再另一个班上课,再研讨……这样的备课、上课不管对于本人还是别的老师都是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在教研中,每个老师都敢于发表意见,有时争论很激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校长还是老师,大家都是平等的。老师们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常常说得有深度,有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发。现在老师们已经习惯于把教研当作大家的事,形成了教学共同体。
2、校外: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3、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