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会议讲话稿(2)

2021-06-13会议讲话

  教研组长会议讲话稿3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受命以来,付出了多少心血,撒下了多少汗水,经过多少迷茫和探索,一路风风雨雨,一路披荆斩棘,几多欢笑,几多哀愁,几多探索,几多奉献。在这片热土上,勤奋踏实的我迅速地成长着,上进实干的我痛并幸福着,我和我亲爱的同时们渐渐看到教育的硕果和曙光,在自己的那份责任田里收获着丰收和喜悦。现就几年来点点滴滴的故事、点点滴滴的教学科研工作做一个深情的回顾和反思。

  1、理论强化导航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我在语文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首先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学习了《走进新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派往明天的教师》《课程教材教法》《课堂教学设计操作》,还有魏书生、欧阳代娜、李镇西、杨初春等一系列语文教育专家的经典著作,提供广阔的视角,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学习讨论活动力求切实有效,学习后要求各位教师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予以交流展出,使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其次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20xx 年春期的第 6 周我还组织了全体组员共同学习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包括各类文件、教案、课件等等),如何下载相关资源,如何将压缩的文件进行解压,从实质上加强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另外还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语文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在 我的鼓励和带动下,教师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予以提升,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如今,语文教研组已成为东城最具活力的教研组,成为了学校教研教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窗口。

  2 、常规管理抓落实

  我们 坚持教研与教学同步,为教学服务,两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重点抓“四坚持”:

  (1)坚持每周星期三下午的集体教研制度,这 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我们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围绕新的课程改革,结合课题实验或教材、课标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进行课堂教学、课时设计, 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每单元先由主备人说课,提出授课方案,其他人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明显。 集体备课备 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教材的前后联系,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备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 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时间、有准备、有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为此本人曾在学校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一致好评。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本组每期推出的三节以上的校级公开课。

  (2)坚持每年一次的教师赛课制度 。初出茅庐的 新教师的亮相课,通过体现教研课题思路,展示研究成果的专题汇报课;体现集体智慧和青年教师改革意识的“创新课”;体现以老带新,辐射经验的“示范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围绕科研课题,勤于学习,善于进取,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从而开掘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度。

  (3)坚持听评课制度。 各位老师除自己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相互听课,有的教师听课节数一期竟达 50 多节,平均也在 20 节左右,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 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在教学研究上与教师进行具体磋商和指导,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努力的方向, 研究对策,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

  (4)坚持期初计划、期末总结制度。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方案,制定教研组计划,期末要认真总结教研教改的情况,做好总结工作,要求人人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

  3、 一马当先搞教研

  我本人热爱教师这个行列,喜欢做事,喜欢思考,也喜欢搞点研究,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逐渐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较好,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多年来,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及格率均达 96%以上,优秀率均在50%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

  20xx年参加了铜梁县首届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 集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化作巨大的动力, 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边提升,渐渐 十几年的教学生活积淀,使我对教育有了思考的从容。我有了更多的语言,更多的追寻,化作一篇篇的文章,翻作了一朵朵的浪花,相继近 40 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的开放性》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并入选《烛光—中国教育论坛》,《浅谈班主任的创新》发表在《中华教育论文撷英》,并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此处无声胜有声》、《培养健康竞争心理,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上,并荣获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加强写字教学 推行规范汉字》荣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当代重庆教育》丛书之二《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 20xx 年一等奖;《增强耐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运用电教媒体优化习作评改》荣获中学语文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下水作文《孔乙己后传》被中语会、中国写作协会评为国家级二等奖;《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发表在《教育科研》 20xx 年第 9 期;《勤于观察,妙笔生花》发表在《今日教育》 20xx 第一期上;《浅论运用“四结合优化语文课》被选入国家最权威的教育论著《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中,并获得一等奖。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2 个,市级课题 1个, 县级课题1个,校级课题4个。我作为绝对的主研人员,积极投入到这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带领全组教师参与到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以及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两个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亲自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现已全部结题,获得优秀子课题奖。 20xx年,主研的作文教改课题《构建作文创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及 20xx年主研的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设计优势互补研究》获得县教育科研一等奖, 学校因此被评为铜梁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铜梁电视台也曾对我的教育科研的成果作过报道。

  4、和谐发展育新人

  不客气地说,在教研组里 ,我是最全面的,无论是上课、说课、课件制作,还是教育理论、论文写作,我样样在行,而且,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大视,有一股子热心肠,组里组外的同事老爱找我帮忙,而我呢,总是尽最大力量帮他们排忧解难,所以,同事们都服我,一说起东城中学语文老师,就会提到我。由于我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很团结、很和谐而凝聚力的,大家在一起共事都感到很快乐,遇到事情一起想办法,一起分担,一起享受,就像亲热的一家人一样。

  另外,我们组年轻教师多,有生机有活力,是我们教研组的生力军和未来的希望,他们工作热情高,就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和引导。因此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和培养使他们迅速成长就成了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召集全体组员学期初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培训责任,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新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骨干教师带一个年轻教师,年轻教师跟班学艺。作为组长的我亲自带了两个年轻教师,还经常和他们一起交流备课上课的心得,每学期都亲自坚持上教研示范课,还自制课件,主动掀起教学大比武的热潮,从 20xx年到20xxx年所上的《变色龙》《乡愁》《与朱元思书》《麦琪的礼物》《马说》等教研课均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成为了学校教例的经典。在20xx年参加东城中学首届说课大赛,我的说课稿《桃花源记》获得一等奖,这些课例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年轻教师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我这个组长的带动下,像李世红、李心洁、陈光菊、刘享容等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骨干和生力军。 在平时上课中,大家都逐渐形成了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习惯,尤其是年轻教师,每位教师都制作了一个或多个教学课件,这无疑有力地配合了语文教学。一些年轻教师青年教师敢于大胆创新,积极参加各种赛课活动,取得了可喜的佳绩。比如 20xx年陈霓霓参加了县优质课赛课活动,事先我集中全组教师的力量,在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堂语言等多方面都对她进行指导,“工夫不付有心人”,赛课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她所上的《乡愁》获得县一等奖,受到老师们的高度赞誉。近年来,我教研组已有重庆市骨干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6人。

  5 、社团活动见特色

  配合语文教学针对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着“能力创新特色”的原则,我们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0xx年语文组成立了“学生读书会”,拥有社员达 500 人,捐书购书 2 万余册,各班也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自带书籍互相传阅,解决学校图书不足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提升东城中学素质教育的水平, 20xx 年 1 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的我亲任社长,创建了东城中学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学社团——扬帆文学社,出版社刊《扬帆》,每学期出两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写作热情,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校内外具有良好而广泛的影响,至今已出版 10 期,该刊参加 20xx 年“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评选活动”被评为最佳社团刊奖一等奖;此外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活动和读书征文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提高书写能力,有的班级组织了书法比赛。还精心组织了全校性的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都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6、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组教师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先后捧回了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几年来,我教研组高起点、快节奏、创特色、争一流,在教研中发展,在教研中进取,在教研中超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达 10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50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竞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达300人次,教师制作的课件5项获得了县级奖,参加赛课3人获得县一、二等奖。而我本人呢,也在报刊上发表论文12篇,近40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指导学生发表习作30多篇,县级以上征文竞赛获奖100余人次。铜梁电视台、《铜梁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多次对我校(尤其是语文组)的教育教研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的良好的教育效益。

  7、一往无前再登攀

  我 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孩子们怎样的教育?你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课堂?你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着他们?你是否带着他们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熟悉我的老师都说我是在追求着教育的极致,是在追寻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我生命里永远的牵挂!身后的印迹必定还在不断延伸,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我会以“陀山鹦鹉,入水濡羽”的情怀执着我的追求 ,

  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

上一篇:关于消防安全的句子下一篇:2021高考年级组长讲话稿(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