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校学期重点工作会议总结(2)

2018-07-24会议总结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扎实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央对于高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定位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把高校党建工作视为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来部署。办好一流大学必有要有中国特色。杜玉波副部长在这次研讨班上的报告题目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他重点讲了五个问题,一是清醒认识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走向;二是关于促进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四是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五是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这五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回答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大学”的问题。

  我想,第一重要的就是聚焦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分化的重点领域。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宗教思想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对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大学的党政领导要当好教育家和政治家。结合当前学校实际,我想重点从“能力建设、网络阵地、青年教师、哲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个关键点,来谈谈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1.要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中央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对形势的分析研判,旗帜鲜明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校、院两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全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都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始终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共同抓、党群合力抓、上下联动抓,学校各级干部、各支队伍、各类组织、各个部门都要一起来做这项工作,形成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的联动机制。对领导干部来说,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防止道德失范现象;二是要增强理论自信,不能拿西方的话语考评体系考评我们的理论建设;三是要善于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纠正一些永远正确的空洞的说教;四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五是要加强对教材、课堂、报告讲坛的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传播渠道。

  2.要主动占领网络宣传思想阵地。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主战场,尤其是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适应互联网、融入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驾驭互联网。具体要抓好三点:一是要用得好。学会运用并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网络媒介开展工作。各学院、相关部门要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主动贴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变“高谈阔论”为“网络语言”,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二是要建得好。有我们自己可靠的网络宣传阵地,做到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目前,就师生网络阵地来看,我校大学生主要活跃在百度贴吧,安徽工程大学吧;除团属微博以外,博客、各类QQ群、论坛(例如天涯论坛)、人人网、校友网等传统阵地影响力有限。近两年新发展的公众号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散,必须要集中力量、握紧拳头,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规范部门微博飞信等新媒体管理,筹划开通学校微博、公众号。今年暑假,宣传部要牵头组织人员到上海等地高校进行调研学习,加强网络宣传工作,调研建立“党建网”、“校园文化网”,形成众多接地气、有特色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示范品牌。同时,还要加强业余评论员、通讯员队伍和新闻中心建设,要逐步实现校报与校园网的联动,等等。三是要管得住。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舆情监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事件来看,正是我们主动加强舆论监控,做到“早知情、早出招”,才避免了问题的扩大。但是,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来讲,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既需要各级干部的关注和参与,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学院、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和引导。不能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事,要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机制。

  3.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以我们学校为例,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这些教师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未来几十年正是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树立正确导向,引领这支队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应该看到,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经历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践锻炼、社会生活磨练,经历相对单一;有的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缺少正确认识;有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容易拿国外的发展水平和我国进行简单类比,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存在模糊认识。如何帮助和引导广大中青年教师克服不足,健康成长,是高校党委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法制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人事处要在20xx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作出专门安排,同时也请宣传部、思政部积极配合。二是要强化实践锻炼。让中青年教师深入基层一线,使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通过有计划的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使中青年教师更加真切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服务国家发展。引导中青年教师围绕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四是要改进评价体系。通过发挥学术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明确将服务国家、教书育人、学术贡献、团队合作等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把思政课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真重视、真改革、真带头。我们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优秀思政课教师表彰,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改革、加大投入。今年,思政部获得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部、宣传部要牵头,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继续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思政部要引导思政教师将理论研究与上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来进一步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例如,在发展党员的标准中,外语课过不过成了“硬杠子”,思想政治素质成了“软指标”,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组织部要牵头抓好探索、推动改革。

  同志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关键是要找准“地位、机制、教师”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保障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规模、数量多大,而主要是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质量;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看社会评价,看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作了多大贡献。对各级干部最高的评价是师生的肯定,对广大教师最高的评价是学生的肯定。

  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当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把德的要求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要注重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思考怎样紧扣大学生所思所想,结合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新鲜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生活细节,让学生听得进去、入脑入心。同时,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注重教学方法互动、体现灵活的教学管理。要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善于将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发展资源。学校建立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制就是一项很好的做法。

  三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到“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师德为先,就是要把教师的品行要求放在第一位,在人才引进中严把师德观,对于违反师德行为“红七条”的行为要果断处理;教学为要,就是要引导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提高教学工作业绩在校内分配中的比重,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有政策的支持;科研为基,就是要建立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现实中,很多人将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只见一侧、未见全面”,科研做不好也很难做好教学。

上一篇:全国助残日活动总结下一篇:2015庆祝少先队建队日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