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和教育部教发厅函42号文件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精神、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在新校区建设、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建设、科研建设、医疗建设和党的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了和谐奋进的良好环境。
一、准确把握发展机遇,认真落实规划目标,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再提升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2号文件),教育部制订了落实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教发厅函【20xx】42号),都强调要支持民族医药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设置与调整工作。为此,学校党委强调,要千方百计抓住机遇、谋划发展,积极争取帮助学校加速发展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经费支持。同时紧紧扣接学校加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研究、谋划、制订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与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司局处室沟通联系并积极寻求支持、帮助,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20xx年,全校上下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新进步。
(一)按期完成新校区建设阶段性任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新校区建设工作,按照“稳中求快”的原则,确保新校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目前已获新校区建设银行贷款近9亿元,为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完成了21万平方米的建设进度,17栋教学、生活设施用房已经封顶,施工进度、完成量位居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前列。20xx年11月,我校第一批学生入住新校区,新校区管理、运行工作平稳正常,为实现2013年 8月基本建成新校区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听取了各二级学院编制本部门20xx年人才建设计划情况并督促落实。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培养引进博士11名,4名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进修学习。引进“候鸟型”人才3名,获省资助经费30 万元。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名,获省委组织部人才特助经费项目2项,我校“贵州省中医药人才建设基地”通过了省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期检查,落实人才经费超过200万元。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3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新增1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获得批准。
(三)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推进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等,共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药学专业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院杜江教授主讲“苗族医药纵横谈”列为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护理学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获得省级独立学院特色专业;新增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2项、培育项目5项,独立学院首次获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1项立项。中医学专业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贵州省教学示范中心称号。首次新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1项。新增校级质量工程82项,其中教改项目28项,教学团队2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0个,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6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19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7项,对校级30项教学研究课题组织结题验收,教改项目结题率98%。继续组织和支持二级学院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推动中医经典和基础技能的训练。申报本科药学和中医学(苗医专业)等2个新专业(方向)。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引进10门通识课程,拓宽了课程教学体系,弥补学生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不足,为学生自主网络学习选修课程拓宽时间和空间。
(四)科研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736项,同比增长22.9%;立项308项,同比增长18%。获省部级以上课题166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973”子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国家科技平台子项目4项、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1项、中药现代化项目8项,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长。纵向科研经费达4816万元,同比增长141.6%。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经费达1980万元,实现了科研重大项目的新突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经费900万元、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经费120万元,科研平台建设资助力度加大。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XX市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获国家专利4项。着力抓好成果转化环节,与“贵州水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和“XX县卡实好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中草药种植基地和养生文化园。全年签订技术合作、服务协议20项,合作、服务经费近100万元。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新增XX市科技特派员6名,目前共有50余名专家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专业论证、咨询、帮扶服务。
(五)医疗建设取得新进步。两所附院深入推进“做全、做大、做强”的发展举措,实现从“小综合、大专科”到“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转向。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增殖分化,一附院产科审批合格投入运行,二附院成立了重症医学科,组建了中心实验室。一附院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项,两所附院新增7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一附院切实抓好13项核心制度落实,二附院制订了69个病种的《重点病种诊疗规范》,实施了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两所附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甲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复审,一附院获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两癌一病”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又好又快地完成国家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一附院门急诊综合楼、二附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为提升两所附院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20xx年,一附院全年经济收入达3.9亿元,同比增长27.1%;二附院全年经济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