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2)

2018-07-13述职报告

 二、恪尽职守,全力推动人社事业持续发展

  我认真按照市政府赋予岗位职责,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任务。

  (一)抓民生就业,全市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我把就业工作放在改善民生突出位置,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就业工作。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233人,帮助15484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694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投入资金297多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4600人,转移就业10600人,投入资金350多万元,解决了1.5万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组织协调镇(街)多方筹资8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全市21个镇(街)劳动保障平台,有效改善了基层办公条件。

  (二)抓底线民生,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关乎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抓住难点,实现重点突破,建立起了覆盖全市170万群众社会保障体系。首先顺利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xx年我市按照省、湛江市要求,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了全民社保目标,解决了群众老有所养问题。为了落实这一普惠政策,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宣传,大力发动,认真做好重点人群参保续保、缴费和符合条件人员待遇领取工作。该项工作20xx年被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据统计,至目前止,全市符合待遇领取条件60岁以上老人14多万人。其次扎实推进城乡医保工作。城乡医保工作是各级政府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德政工程,我把这项工作当作市政府重点民生推进工作抓好抓实。这几年,我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平时除了发动群众参保确保参率稳定和为参保住院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外,把重点放在医疗基金高效合理使用这个“牛鼻子”上。在日常中,注重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建立医保基金动态预付和预警干预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协议约束制度,严肃处理违规操作行为。通过这些措施成功化解了曾一度反映强烈的门诊统筹消费,逐步规范了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的乱用药、频检查、门诊转住院等行为,有效控制了医疗基金不合理增长,使每年有限基金不但合理使用在每个参保住院群众,而且略有节余,未出现医疗基金“危机”现象。第三多措并举抓扩面征缴。扩面征缴关系到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我克服了我市经济落后、破产关闭企业多、群众参保意识低、征缴压力大的困难,采取挖潜培优,明星企业示范带动,主动协调工商、地税、国资等部门,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确保了每年湛江下达给我市11万人扩面任务和2.5亿元保费征收任务完成。

  (三)抓人才资源开发,全市人才强市战略稳步实施。经济落后制约了人才资源引进开发,但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市人才引进开发工作还是稳步发展。一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近几年我市通过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提高待遇,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创业,如这两年我们通过专项招聘、公开招考、项目引领、技术合作等,共为教育、卫生、文化、农业、民企等引回高层次人才6200多人。二是公务员队伍管理不断强化。尽管市财政困难,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加强基层乡镇公务员队伍,这两年我们公开招录公务员近300人,其中乡镇近200人,有效解决了乡镇公务员缺编问题。三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充实。技能人才短缺是当前企业普遍面临问题。为做好我市大唐火力发电厂、东里风力发电项目、工业园区建设和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奋勇高新区下游产业人才储备工作,我局及早谋划,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对技能人才需求,发挥市职业中学和我局培训中心及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实施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批计算机、电工、汽车修理等技能人才。

  (四)抓体制机制,全市各项人事改革稳步推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快速转型,规范的人事管理措施密集出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顺势而为,坚持以求稳促改革,以改革促规范的原则,逐步推进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一是事业单位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从20xx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全湛江市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并实行人员首次聘用,改变了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身份管理为合同制管理;从20xx年开始,事业单位进人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办法,杜绝了事业单位考不进调进的进人传统模式。二是全市公职人员收入分配秩序全面规范并稳步提高。20xx年,我市按照要求全面规范了公务员津贴补贴,全市公职人员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我局与财政部门合作,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逐步提高公职人员工资待遇要求,先后四次大幅度调整提高了公职人员工资福利水平,使全市公职人员年人均津补贴在20xx年6月就达到30880元,实现了省提出人均3 万元“托低”保障目标。三是公务员考核培训奖惩、部队转业干部安置、人事综合计划管理、人才服务机制等也扎实推进。

  (五)抓劳动权益保障,全市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指导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行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每年保持在85%并逐年提高。二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通过采取联合执法、日常检查执法等有效手段,严厉惩处拖欠工资行为,2年多来,总共检查用人单位1004家,成功为包括中华广场、永达广场在内的780多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960多万元 有效化解30人以上群体性突发上访事件8宗。三是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合法权益。为严格办案标准,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类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坚持“调裁结合、以调为主”的原则,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及时化解劳资纠纷,依法公正处理仲裁案件多宗,成功结案率100%。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由于过去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等不彻底而导致的遗留问题不断凸显,出现了不同群体以不同方式要求各级解决就业安排、身份认定、落实待遇、解决社保医保等利益诉求问题与日俱增,并且相当强烈反映到我们人社部门。对此我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当作践行路线教育活动,纾解民困,改进作风的契机。在处理这些问题过程中,我不回避不推诿,坚持以人为本,在做好他们思想教育疏导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政策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妥善化解。

  此外,其他工作如全市150万张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就业服务、驻点村计生扶贫维稳等工作统筹推进,卓有成效。

上一篇:审计局副局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招商局副局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