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的评课稿

2019-05-10稿件

  听了肖老师执教的《月迹》,也让我对肖老师所说的教学细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肖老师特别能把握文章作者最想表达情感的地方,并由此展开。《月迹》这篇文章很长,如果按照一般精读课文的教学环节展开,即使两节课都不能将文中那美丽的月亮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也不能将月亮那种“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感觉品味出来。因此,肖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文章中的叠词和儿化词,长长的文章,在肖老师的眼中,一下子浓缩成六组词语,这每一组的词背后都有一轮圆月在跳跃,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文字展开教学,不同心境下的月亮就自然而然出现在学生心中。于是,在教学中,肖老师依托这六组词语,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品味个中味道,这些文字犹如一首音乐的主旋律,再在肖老师深情言语的引导下,带着不同味道的月亮,在学生心中扩散开来,让学生由内向外的受到感染。而这些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你们的心是怎样的,月亮就是怎样的。因此,处理好这些词句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文心”的深度探寻。

  正如肖老师所说:文本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但是文本的“秘奥”却不能轻易看到,解读这个文本的“秘奥”,关键在于文化细节的教学。一篇文章我们把它读熟很容易,但是真正的读懂它却很难,平常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已经研的很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难打动学生,学生或是一语不发,或是毫无感情,这于我们对文本“秘奥”的探知停留在表面有关,我们并没能真正领略文本的“秘奥”,这个支点不能突破,无法牵动学生的身心。

上一篇:《列车上的人造屏障》评课稿下一篇: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