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观看了胡静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课《缝建子》,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为了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上课伊始就胡静老师出示孩子们踢毽子的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爱玩的天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兴奋点,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在进入制作阶段,胡静老师创设一个学生的设计讨论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通过教师对毽子各部分制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对做毽子的方法进行初步了解,构建起制作毽子的模式。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最后让学生踢一踢、比一比,既体会成功制作毽子的喜悦,又从实践中进一步考虑如何改进,再边做边想边玩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了提高,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本节课中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了毽子,亲手制作出了毽子,通过踢毽子、评毽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给学生探究方法的时间少,探究的不够充分。其次成果展示时让学生玩的时间少,谈体验的时间不够充分,最好让更多的学生说。如果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