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幸在阶梯教室潜心聆听了王媛媛老师执教的《失物招领》一课。这堂课犹如一块石头,敲击着我的思绪,使我静如止水的心,再荡涟漪……
我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思考曾经听过的各种优质课、观摩课。每一堂课都在极力的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努力将课堂一步步的推向高潮乃至巅峰。比较王老师的课,课堂教学环节一应俱全,特别是在学习课文时,我一次次的看着时间,我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课文能讲完吗?听得让我很着急,课文只讲了两段戛然而止。我带着思所走出教室,我在思考——这是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吗?
我在不断的揣摩——
回顾课堂环节:识字导课——自读课文——重点识字——精读学文——句子训练——写字。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不充分的展现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用一堂课的时间,将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浓缩到了极致。而且此课堂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低年级课堂教学画上浓重的墨章。
细细揣摩,我从中获得——此时付出磨刀工(识字),只为砍柴不费力(学文)。
“完整”学文课堂思索——
回顾原来听过的各种不同级别的语文课。每一堂课都在极力的展现他的“完整”,奋力地将课文内容完整的展现给大家。当然,每一堂课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可言,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方法。但也不容忽视,有些课堂极力想追求所谓的“完整”课堂,想一堂课将一篇课文学完,却不能将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扎实有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做到蜻蜓点水。使学生生字没掌握,为后面读文、学文遇到障碍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课堂是“完整”的课堂吗?
揣摩、思索的结果——佩服这份大胆的尝试。
此处的尝试不是一次普通的尝试,而是语文优质课评选中的尝试。我不禁为之折服,为王老师的大胆尝试所折服。一堂只讲了两段课文的“不完整” 课堂,却给我们展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的“完整”。“不完整”的课堂却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扎实“高效”。识字、写字、句子训练、精读课文,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不正是语文大课堂的浓缩吗?扎实的教学细节不正在演绎语文教学大课堂的“完整”吗?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本,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高效,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吗?“不完整”中演绎真正的“完整”,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随追求的真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