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评课稿

2020-12-27稿件

《雾在哪里》评课稿

《雾在哪里》评课稿1

  《雾在哪里》是部编二上第七单元第二篇童话故事。这次课堂教学是徐老师的试教课。虽然有好多环节还得修改,但这堂课中也有好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融合教学,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

  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徐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借助语境,将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乐于学,乐于思。字音主要通过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串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及师生合作读文中正音来掌握。字义的理解融入阅读之中,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来促进理解。如“甚至”的理解教学让学生结合语境书写中,多次复现,促进识记。

  二、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达成整体感知

  “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新提出的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呢?课堂上教师分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圈画相关词语、充分读句读文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一是借助课题“雾在哪里”,引发问题“又淘气又顽皮的雾究竟来到了哪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引导学生再次读文,圈画出“雾在哪里”的关键词,并用上“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这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三是串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知雾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气地做了些什么。

  本堂课的不足地方就是,生字教学上,徐老师只注重的字音的教学,还没有注重字形的教学。

《雾在哪里》评课稿2

  这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将自然想象通过童话这种讨巧的文体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用生动的语言将雾的特点清楚地显示在文本中,读来使人轻松愉悦。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我认为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应该始终围绕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等,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味道。这节课在以下几个设计上体现了语文课的“语”味。

  一、看图练说,训练表达

  看着图片中的景物,说说对于雾的初步体验,孩子们的表达出来的语言经过了老师的肯定或提醒均有了一定的提升,用生动的词语来说眼前的景象,这是语文用于生活表达较好的方式与途径。

  二、多种朗读,训练语感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朗读和识记字词。通过引读、对读、赛读等方式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感受朗读的技巧,学会朗读。在设计朗读环节的时候,金老师有几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她让孩子圈相关的词语,来完成口头的填空,这是为读什么在做铺垫,读正确的句子,读出正确的意思。其次,她安排学生回到课文,读出雾说话时候的“顽皮”“淘气”,有了第一步的铺垫,这一步的情感融入就顺利多了。读着读着,雾的特点就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上了,读着读着,雾说话的神态也出现在孩子们的小脸上了,读着读着,孩子们自己也能模仿着说上一句或者两句了。这就是语文课的收获,会表达,而且表达妥帖甚至出色。

  三、生字教学,重在旁通

  字形的识记,金老师创设了多种形式,在生字卡片认读中,在读句读文中,在游戏巩固中,在说话运用中,多次复现,促进识记。字义的理解融入阅读之中,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来促进理解。例如“雾”,引出带有“雨”的一串汉字,引导学生既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又借助生活已有的经验,了解“雾”和“ 露”“ 霜”“雪”“雹”一样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学“一字”,认“一组”,是语文学习比较重要的一种外延学习法则。

【《雾在哪里》评课稿】相关文章:

1.二年级《雾在哪里》评课稿

2.《力在哪里》评课稿范文

3.《庐山云雾》的评课稿

4.小学语文《雾凇》评课稿

5.《庐山的云雾》评课稿

6.窃读记讲评课评课稿

7.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

8.初中语文讲评课评课稿

上一篇:《春天在哪里》教学反思下一篇:二年级《雾在哪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