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毕业致辞

2020-06-14致辞

教师毕业致辞

教师毕业致辞1

亲爱的同学们: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同学们,当读到这一句时,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已不再将它看成是课文中普通的一句话?是的,你们要走了,老师想留都留不住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转瞬即逝的日子,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空气中那些懂事的水分子渐渐凝聚在眼眶,一起与回忆附和,催促老师留下这些匆匆的文字……

  犹记得去年的那个九月和你们上的第一堂见面课。当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调皮=活泼,成绩不好=有潜力”时,看到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自信的眼睛,老师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最好的自己亮给你们。

  犹记得第一堂公开课,你们是那么的认真和勇敢。当老师将一枚枚班徽作为奖励发到大家的手上时,你们知道老师的用意吗?老师是想告诉你们:你手上握的是一个班集体,名叫39班!

  在教师大会上,在大集合会场上,39班被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当你们一次次情不自禁的鼓掌时,老师总会在心底涌出一份感动,这或许就是集体的力量。

  更令老师不能忘却的是你们那一个个可爱的身影:在美文朗诵比赛上,那些六年来第一次站上舞台的身影;在《元旦来啦,老师您好!》大型主题班会开始前,那些无私奉献、精心准备的身影;在冬季运动会上,那些奋勇拼搏、绝不言弃的身影;在各项劳动中,那些总是冲锋在前的身影……谢谢这些身影,因为这将成为老师、成为大家最美丽的回忆!

  在不到一年的相处时间里,你们用最美丽的方式与老师度过了,这是老师一生的荣幸!请不要忘记这些匆匆而过的日子,也不要停留在这些弥足珍贵的日子上,因为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老师会在你们送给我的一份份礼物中,在上千张照片中去回忆与39班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将我日后对你们思念化为一次次真诚的祝福与鼓励,从春夏到秋冬,从日出到日落!再见了!孩子们!加油吧!孩子们!

教师毕业致辞2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从今天开始,就要离开校园,各奔东西了。你们将带走的,是美好的憧憬,四年同窗的友情,对未名湖的留恋,还有**人那份特有的自信。

  我特别提到“自信”,是因为十几天以前我们学院的一位男同学来找我聊天的时候问道:“老师,我本科快毕业了,为什么还找不到自信?怎么样才能找到男子汉的感觉?”我回答说:“你能跟一位陌生的老师坦露自己的弱点,说明你有最起码的自信。作家王蒙说过,‘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那些一天到晚说这也自信、那也自信的人,恐怕才真的是缺乏自信。”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跟这位同学深谈,但他的问题却让我久久沉思。我认为,一个当代大学毕业生要获得自信,最重要的是发现并且拓展自己的相对优势。举一个例子。过去几年里,我访问过三个经济欠发达的南亚国家。在那里的中资企业中长期工作的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们带领着当地的工程团队,设计并修建了公路、港口、民宅、商厦,直到开发房地产,为所在国政府规划首都建设布局。这些年轻人的言谈举止,充满着活力和自豪。他们不是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却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没有考过托福雅思,却克服了外语沟通的障碍;他们没有学过政治学、法学,却努力了解所在国的政治和法律,甚至写出了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辛勤努力,也来源于他们找到的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和相对优势的工作岗位。我不由得想到,我们**毕业生的相对优势在哪里?如果**毕业生同我所结识的这些年轻人一起到同一个海外企业就职,会比他们干得更好吗?

  显然,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一概而论的回答。我想,**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也许应当表现在更高的人文素质、更多的独立思考,更强的创新能力。或许是**人个体的强势,造就了**的相对优势。反过来说,**的整体优势,在于学校能为**人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我们应当好好品味老校长胡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有相对优势,就必然有相对劣势。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弱项,自信就是盲目的,而且会转化为自负、傲气,甚至戾气。其实,谦逊才反映自信,而傲气和戾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同学们在毕业以后,一定要勤恳扎实地做事,谦和包容地待人。否则,**毕业生的光环就会迅速黯淡褪色,就不能在社会大熔炉中把自己铸造成器。

  认识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遇事就能把握住方向,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1990-1991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那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特殊时期,中国大陆学生和学者想拿到美国绿卡很容易。但我选择了一家三口同时回到北京。离开美国以前,好几个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提出疑问:“现在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都选择留下,你为什么要回国呢?”我说,美国人极力倡导的不就是“独立思考”吗?绝大多数中国学子都留在美国,那我回到中国的相对优势不就更大了吗?这就是我的“独立思考”。2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对于在座的同学们来说,哪个地方最适合自己去,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做,什么学科最适合自己选,你们的同学、朋友、老师甚至家长,都不如你们本人清楚。经过独立思考做出的判断,即使将来可能后悔,也是值得尝试的。

  论才学,论德行,论贡献,论年资,论职位,我都远不如在座的一些老师和领导,所以我阐述**精神和**传统是不够格的。作为**人,我惟一的、也许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之处,在于完整的**履历。我1954年随父母来到**,上了**幼儿园、**附小、**附中初中、**附中高中、**本科、**研究生,然后留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直到最后落叶归根。

  算起来,我进进出出**校园已经历了59个年头,超过**115年历史的一半。但是,在这59年当中,至少有27年我是游离在**校园之外的。其实,我对于**精神、**传统的理解,是在几次离开**又几次回到**之后,才逐渐加深的。有了比较,才知道**的相对优势,也才知道**的相对劣势。知道了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才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和努力方向。

  我家刚迁到**时,住在朗润园175号,离我现今居住的公寓只有50米之遥。现在我每天去学院上班的路,就是当年上**幼儿园走过的路。物是人非,感慨万端。在我眼中,这条路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增加了蔡元培先生的铜像,而这座铜像是我所属的1977级、78级毕业生集资铸建的。无论酷暑严寒,时时有未留下姓名的人士,在树丛中的铜像前献上鲜花,每每提醒我们记住蔡元培校长的教诲:“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在**这个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梦想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的明天更加美好。”这不是我的话,而是在座的王恩哥教授就任校长时所说的话,请大家牢记。我对你们的希望,是当你们重返燕园的时候,无论自己铸造成器了没有,梦想实现了没有,都不要忘记到蔡元培校长的铜像前面,献上一束鲜花。

  谢谢大家!

上一篇:企业开业领导致辞下一篇:婚礼上女方父亲致辞(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