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诗序原文及翻译(2)

2020-08-30古籍

【译文】

  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山林虽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嵩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最高峰。最后,终于登上山顶了,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皆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一块块高耸的岩石支撑起一片开阔的空间。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还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开流出后又合在一起泻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彩,鲜明得像展开了美丽的面容。松柳和芒草这些草木生长得茂盛而耀人眼目。它们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丽。

【第三段】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1。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2;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3。开阖之际4,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5,鸣猿厉响6。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7;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8。虽仿佛犹闻,而神之以畅9;虽乐不期欢10,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注释】

  1、众情:众人之情。奔悦:奔放而喜悦。瞩览:注视浏览,引申为观赏。

  2、霄雾:高空的云雾。尘集:聚集。万象:一切事物和景象。隐形:隐藏形状。

  3、流光:流动的阳光。回照:反射。倒影:“倒”为动词,意为投下倒影。

  4、开阖:形容云雾打开又闭合。

  5、翔禽:飞翔的鸟儿。拂翮(hé):振动翅膀。拂,振动。翮,羽茎,鸟的翅膀。

  6、厉响:巨大的声响。

  7、归云:天上飘来的云彩。回驾:云本无驾,言其飘来,若乘车驾。羽人:仙人。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商周《尚书·益稷》:“《萧韶》(乐曲)九成,凤皇来仪。”

  8、哀声:凄清的声音。玄音:本有佛教经义之意,这里指玄妙的音乐,即仙乐。东晋支遁《释迦文佛像赞》:“大象罕窥,乃圆其明,玄音希和,文以八声。”

  9、仿佛:不清晰。屈原《悲回风》:“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10、不期:不希望。欢:狂欢。永日:整日,长久。佛教主张“乐不期欢”,即要心情愉悦但不要到狂欢的程度。此二句的意思是,只要内心欣怡不要表现为外表的狂欢,这种愉悦能够长久就满足了。

  11、冲豫:冲,凭、根据。豫,快乐、安适。冲豫自得是形容心情恬淡闲适,充满怡悦之情。

  12、信:果真,确实。味:趣味,意味。

【译文】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却没有一丝厌倦。但是,游览时间不是太久,天气却多次发生变化:一会儿高空云雾聚集,周围的一切景象都隐藏在其中;一会儿流动的阳光返照回来,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云雾开阖之际,它的形状就像是有灵气一样,让人难以预测。正要重新开始登山时,一群飞翔的鸟儿在空中振动着翅膀,远处猿儿鸣叫的声音也十分清晰。飘动的云彩像仙人的车驾,凄清的声音仿若传说中的仙乐。这一切虽然都处于朦胧之中,但是足以让人心神欢畅。但快乐不宜过度,长久保持是最主要的。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四段】

  退而寻之1,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2,应不以情而开兴3。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4,闲邃笃其情耶5?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6。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7。乃悟幽人之玄览8,达恒物之大情9,其为神趣10,岂山水而已哉!

【注释】

  1、寻:研究,推求。

  2、会物:体察客观自然、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情有会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会物无主就是说,领会探求山水自然的规律,它们都是无所主宰的。佛教哲学认为世界本是虚无的,自然万物之间更不存在主宰与从属的关系。

  3、情:主观私欲之情。开兴:增加兴趣。

  4、虚明:空明,清澈明亮;还指内心清虚纯洁。照:察知,明白。“虚明朗其照”来源于慧远“念佛三昧”中的“气虚神朗”,也即“寂想”。这里可以理解为空灵明净的景色使人的精神状态澄净明朗。

  5、闲邃:闲静深远。笃:专一。此句意为闲适深邃的境界令人的感情特别笃厚。

  6、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屈原等作《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7、告夕:下山。已往:已经成过去。

  8、幽人:即幽隐绝俗、毫无功利嗜欲之人。西周《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唐孔颖达:“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玄览:远见,深察。“玄览”一语出于《老子·第十章》:“涤除玄览,能如疵乎?”

  9、达:泛指畅通,知晓。恒物:永久、永恒的自然与事物。此句意为透彻地了解万物的根本实情。

  10、神趣:神灵的趣旨。

【译文】

  往回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让人对大自然有这样深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空明虚静的景色开阔我们的观想,用悠闲深远的境界让我们的情致更加笃厚吗?我先后三次重复这样的话语,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太阳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经模糊不清。我这才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

上一篇:《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愚溪诗序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