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喜雨亭记》原文阅读及翻译(2)

2018-08-08古籍

参考答案

  6.【参考答案】C(属:劝酒)

  7.【参考答案】A(A.以为:把……当作;B.既而:这样以后却/不久、一会儿;C.相与:共同、一起/相处、相交往;D.从而:表示进一步行动,接着/从:跟随,而:表承接,不译。)

  8.【参考答案】D(除①②,其余均能体现)

  9.(1)这一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起了麦雨。(是:代词,这,1分;雨:名作动,下,1分;状语后置1分;阳:山南水北,1分。扣完为止。)

  (2)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刚干旱就把雨水赏赐给百姓。(今天:现在上天,1分;遗:遗弃、抛弃;斯:代词,这、这里,1分;状语后置1分。扣完为止。)

  二: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雨麦于岐山之阳 雨:天上落下 B.既而弥月不雨 弥月:不足一月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惊恐草一木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繁兴:繁荣兴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其占为有年 ②其可得耶

  B 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②始旱而赐之以雨

  C ①雨麦子峻山之阳 ②属客而告之

  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五日不雨则无麦

  7.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⑤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上一篇:《新唐书·王志愔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下一篇: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的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