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

2018-08-24古籍

  参考答案

  17.(2分)(1)用匣子装:(2)看,视

  18.(2分)D

  19.(2分)①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难道就没有人事的原因!

  (2分)②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人的才智和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20.(2分)例证 引证 正反对比论证

  21.(4分)见教参第257页。有关本文的语言特点,值得关注的点很多,如:感叹句、反问句;对比句、对偶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对“点”的选择不限制,可小可大可合可分,关键看是否能说得明白。

  (答题的结构;特点+举例+效果、作用分析。分数各1分,语言表达1分),

  二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答案:原:推究,推本求源。

  2、亨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与:给。 矢:箭。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乃父:你的父亲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答案:方:当……时。 系:捆绑。

  4、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盛,名词用作动词。

  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答案:仇雠:仇敌。

  6、抑本真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答案:抑:或,还。 本:椎究本源。 自:由于。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答案:忧劳:忧患勤劳。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8、故方其盛也,学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举:全,尽。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子所溺

  答案: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四: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粱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2)概括这段的论据。

  答:这段用的是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

  答: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体现并突出中心论点的。主要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结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之中;其次是通过“得之难而失之易”与“成败之逆迹皆自于人”两种观点的对比,孰是孰非,“成败之迹”已和盘托出。

  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问:(1)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答: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观点的两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答:这里所运用的两种论据是:理论论据和历史事实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答:作者用演绎论证法证明中心论点。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的名句作为大前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是结论,中间省略了小前提,即第二段的事例。然后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大前提,以“故方其盛也……为天下笑”句为小前提,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图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结论,即后唐庄宗是因骄傲、逸豫、宠幸伶人而亡国的道理。

上一篇:《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下一篇:《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