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
教学难点 :
将原诗翻译成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字。
教学过程 :
一、检查作业 (由此导入 新课)
1.了解学生对诗歌文字掌握的熟练程度。
2.检查一下学生对所谓浪漫主义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了解他们找出的诗句)。
二、教师对检查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1.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①思想内容可以用导语 中提到那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以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恰恰表明诗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吾将上下而求索又恰恰证明诗人不屈不挠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艺术特点我们重点分析诗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有关浪漫主义的含义: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根据这一标准再来检测我们在作业 中所找出的诗句是否正确。(教师提出自己找到的诗句)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即兰蕙,草本植物,开淡绿色花,气味很香;茝:古书上说是一种香草,即白芷。在此均是用来比喻一种高尚的品德。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那种联想力和想象力)再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亦是如此;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和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则体现出了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这与《诗经》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诗句相比,在风格上的不同点是显而易见的。
三、组织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注意课文提示最后一段对朗读时的要求。
四、布置作业 :
背诵全文教案点评:
学习此诗,主要使学生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的追求理想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怀,体会诗中运用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另外,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为此,将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与本诗相关的内容,并基本搞懂全诗的内容;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
探究活动:
比较阅读
将《诗经》与《离骚》中的(或者使用课外读本中《涉江》一课作例更好)诗句进行对比,组织和启发学生探究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流派的同异处,以便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体味和体验它们各自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