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优秀教案(3)

2020-06-26教案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坐促弦

  故事情节:

  本文中心:鸿门宴

  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

  本文顺序:时间顺序

  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夜访张良 刘邦定策 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诛杀无伤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故事发展过程:

  项羽起兵会稽——北上救赵——巨鹿之战——破关入咸

  (刘邦在沛起义——刘邦攻秦——约法三章)

  ——鸿门宴——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

  ——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性格形象分析: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 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项羽和刘邦:(双方首脑)

  共同点: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远虑。

  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

  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密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刘邦多有心计,处事多么果断!

  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性格特点:

  生性懦弱、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张良和范增:(双方谋士,智囊团,事件演变的关键人物)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玦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王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曹无伤和项伯:(叛徒)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这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上一篇:读《论语》有感范文下一篇:鸿门宴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