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9)

2020-07-26教案

  (看课本图6.1“朝拜太阳神”)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请说一说它反映了当时人对“地”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阶段。

  生:此时处于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非常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在这一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师:对。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处于一种崇拜状态。那么图6.2反映的是人类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人对“地”又具有怎样的认识呢?

  生: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人们生产劳 动的场景。这一时期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了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师:对。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但这时,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迁移,以此来逃避大自然的惩罚。

  (让学生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以上两个生产力时代的人地关系)

  (生绘图,师总结)

  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

  师:尽管在农业文明时代,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如,在我国古代,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的主张,如: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义赏》)

  (阅读案例l:玛雅文明的消失)

  师:阅读案例1,你认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个案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师:对。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生:有。玛雅社会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

  师:对。请同学们把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绘成概念图。

  (生绘图,师总结)

  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

  (过渡)

  师: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而正当人们陶醉于自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不协调,人地关系迅速激化。下面让我们来完成P92“活动”

  1.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在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背后,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为什么?

  师:这个活动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请大家讨论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出示网页图片:我国矿山生态环保形势严峻)

  (生分组讨论)

  生l:矿山开采会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污染河流等结果。

  师:对。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

  师:请大家看图“高峡出平湖”,修大坝、建电站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又一大奇迹。修建三峡大坝,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大坝的建成,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但是,在大坝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请看下面的网页图片:

  生: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人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师:大坝的修建,虽然得到了一系列的好处.但也给生态带来了灾难,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让我们再来看图“现代都市”,在都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哪些问 题?

  深陷误区的城市建设

  “假如你是一位仙女,从天上飘飘而下,睁眼一观望,应当能立即辨别出眼前是北京,或广州,或纽约,或巴黎……城市景观一定要有不可取代的特色。”——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讲的一段话。

  可是在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立即辨别出”眼前的中国城市你、我、他。因为大量的城市早已丧失了“不可取代的特色”。城市景观按本人的总结,就是“千城一面”、个性全无,张扬、肤浅、浮躁、喧嚣,已无魅力可言。

  我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早在50年前就提出在北京城外另建新城区,而应保留古都北京的旧城格局,保护历史名城的文化风貌,可是当时的领导人未予采纳。所以,随着大拆大建,北京失去了真砖真瓦古城楼、正街正巷旧街区、原汁原味四合院、古色古香老建筑……

  我们的文化古都北京、我们的许多城市,在外国的游客心目中形象如何?是一种什么印象?有何不满与担忧?

  可以看看如下描述:

  “北京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城市中林立的高楼越来越多。”(德国学生Rodert)

  “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也许将来北京会变得和纽约、香港或是东京那样被摩天大楼所淹没,失去它原有的个性。北京……那里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都非常严重。”(德国学生Marc)

上一篇:工业与自然资源课堂教案下一篇: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