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蜡烛教案

2020-08-21教案

语文蜡烛教案

  训练重点:

  学习用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步骤:

  1、导入

  板书课题

  2、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3、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瓦砾l   地窖jio  匍p’匐f’  揣chui  鞠j‘躬

  颤chn巍巍 永垂不朽  肃穆m”

  4、自由读,感知课文

  ⑴概述故事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⑵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5、扩展延伸

  【讨论】:

  ⑴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⑵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中下列内容: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6、课堂练习

  ①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三题

  ② 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烧毁、烧焦、  珍藏、珍爱、   耸立、肃立、

【语文蜡烛教案】相关文章:

1.《蜡烛》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3.《蜡烛》课文精品教案

4.《蜡烛》最新教案

5.蜡烛的优秀教案

6.半截蜡烛教案

7.《半截蜡烛》的教案

8.《半截蜡烛》教案

上一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案例下一篇:《蜡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