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将相和课件

2021-03-05教案

第18课将相和课件

 第18课将相和课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2.根据小标题连成一段主要内容。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顺序可以调乱吗?(因果关系)

  4.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找出句中关键词——“顾国家利益”,概括出(爱国)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从语言、动作描写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

  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 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机智勇敢。)

  2.小结:

  (1)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解释“完璧归赵”

  五、总结方法

  1.总结学习方法:

  (1)不能忽略题目,从题目中提炼主题。

  (2)读课文,理清层次,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我们便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自己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第18课将相和课件】相关文章:

1.将相和的课件

2.《将相和》课件

3.课件《将相和》

4.将相和课件

5.《将相和》的课件

6.将相和课件教案

7.《将相和》教案课件

8.将相和课文课件

上一篇:医院科室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下一篇: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