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优秀教案(2)

2018-09-01教案

  五、教学准备

  队鼓、泡沫、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课前选好小组里的材料员和记录员。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点击声音1)这是什么声音?你说。。。 生:雷声

  师:(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 生:流水声、敲锣声、掌声。

  师: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说看,你说。。。 (多请几个同学说说)

  师:是不是这样呢?声音到底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1)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

  师:(出示材料)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些什么?

  生:鼓,钢尺,橡皮筋。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出示投影)

  师:(出示鼓)你来说说? 生:用鼓槌敲(板书:敲打)

  师:(出示钢尺)这个谁来说说? 生1:敲打桌子;生2:按在桌上往下拨。。。

  师:哪种方法比较明显,可以吗?(演示)板书:压,拨

  师:(出示橡皮筋)这个谁来说说? 生1:用弹得的方法。

  师:老师觉得刚才用拉长后弹拨的方法可能会比较好。(板书:弹)

  (2)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

  师:等会儿每个小组都有一份这样的材料,不过在活动中还要求每个组做好这样一份记录。(出示记录表)

  (投影记录表)

  不发声时的状态发声时的状态

  鼓

  橡皮筋

  钢尺

  发声状态时的橡皮筋、钢尺和鼓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鼓、橡皮筋和钢尺,不发声和发声的状态,我们观察什么地方?(比如:敲鼓后观察哪里呢?)

  师:实验做好后请小组讨论一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活动要求,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要求)

  (3)学生观察实验,老师指导。

  师:请小组材料员来领取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最认真。

  教师随机指导。

  (4)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师:好了,请材料员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师:我们先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给我们来讲解一下他们的观察记录结果。(及时给予鼓励)

  (请一小组的同学说老师板书,并结合全班交流)

  师:鼓不发声时的状态是?(像是平静的水面一样)

  生:不会动的;泡沫不会动。。。。。

  师:发声时的鼓是怎样的呢?

  生:泡沫在跳舞。。。。

  师:泡沫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敲过了;。。。。因为鼓皮(面)在动。

  师:鼓皮是怎么动的?

  生:上下在动。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呢?

  (师板书画图鼓得振动)

  同样的方法交流橡皮筋和钢尺并且老师板书画图。

  师:刚才同学们也讨论过了,鼓橡皮筋和钢尺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在动,。。。。

  师:其他小组呢?(请学生回座位)。

  师:(观察板书)它们的动有没有规律,谁来形容一下。

  生:都在上下动;来回动;。

  师:(概括)都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是这样吗?(板书)

  师:这样的运动师怎么产生的呢?

  师:我们敲,弹,拨都是给了这些物体一个力,在力的作用下(板书)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取个什么名字呢?科学家们称它为振动。

  师:在力的作用下,鼓橡皮筋和钢尺产生了振动,声音也就产生了。

  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板书,箭头)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师提问: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师:(出示音叉)这是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师:那它有没有在振动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2)(打出)活动内容

  师:老师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活动要求。(投影出示)

  师:按要求做好的小组就举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材料员上来取实验的材料。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指导。

  (3)交流汇报

  师:请材料员收好材料,放好音叉。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是怎样的?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呢?为什么?

  师:不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是什么感觉?

  师:发声的音叉触及手背呢?为什么?

  师:音叉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上一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从哪里来》优秀教案下一篇:小学动脑筋解决问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