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现象,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实验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个自行选择实验材料的空间,体现活动准备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活动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略)
二、讲授新课
1、猜想
同学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继续上升吗?指生回答。
2、做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
(2)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开始做实验,组长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与交流
(4)得出结论:水沸腾时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师小结:根据大气压力的不同,因地区差异、器材差异等,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做实验的同学,所测的水的沸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沸点不会超过100摄氏度。
3、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2. 凝结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了解对比实验的特点。
2. 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 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水蒸气的凝结。
2. 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瓷盘等。
2.演示实验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
活动过程设计
一、教学导入:
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年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上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思考讨论: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三、总结、巩固: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什么叫凝结?
四、布置作业: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让我们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23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水在甚么情况下能变成水蒸气、变成冰。
3、知道水在4摄氏度开始膨胀,在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教学重点难点
水的三态变化是在不同的冷热条件下形成的。
活动过程设计
活动一、
教师准备好凉水、冰块。让学生先测量水的温度,再测量冰块的温度。做好记录。讨论水温度高,冰块的温度低。
总结出:水结冰时的 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水----------(受冷)---------结冰
活动二:
问题: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冰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哪里去了?
讨论研究: 衣服里的水结了冰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在空气中。
冰----------(受热)---------------水蒸气
如一杯开水正冒着热气,盖上一块玻璃,我们透过玻璃就能看到附着在玻璃上的小水珠。
水蒸气--------(受冷)--------水 (联系人工降雨)
活动三、水的三态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冷藏车间 、冬季自来水管破裂、 冬季窗户上出现窗花 晒盐等等。
拓展活动 :地球上的南北两级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地球气温逐渐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调查了解 网上查阅 搜集图片 搜集资料 察自然现象 做好记录。
24、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
3 、通过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特刊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2、必要的实验器材。
活动过程设计
一、了解露和霜的形成
1、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2、制造露和霜。
3、实验发现:找出结论。
二、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1、出示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
2、想办法制造雾。
3、实验: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道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雾。
4、小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三、雨是怎样形成的
(一)1 、学生自己的猜想。
2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4、讨论: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不什么不同?
5、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推想。
(二) 1 、学生回顾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课前搜集的次料)(雨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雨水可以使禾苗茁壮成长……)
2 、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感知、体验,加深学生认识。
3、 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 。
(三) 1 、看书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2、 提示学生绘制循环图表示水的循环变化。
3、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真如此
(四)1、学生交流有关水循环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播放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通过资料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讨论达成共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树立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
4、讨论:水在自然界中不停的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5、汇报: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节约用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自由活动:
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知谈一谈小水滴的秘密
2、交流自己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
举办一期主题为:“不水滴的循环旅行”的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