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的故事及意思

2018-09-02故事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班: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

  【出处】明·梅之涣《题李白墓》。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

  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涣来采石矶凭吊李白。

  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

  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

  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一天,梅之涣来到采石矶附近的李白墓边,发现墓的周围题满了诗,而有的根本就不像诗,即不对称,也不押韵,拙劣无比,梅之涣气愤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

  (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涣讽刺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

  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上一篇:《一则感恩故事》的读后感下一篇:阮囊羞涩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