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学新生的话

2020-06-20话语

  我认为还应该着力培养自己的三大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是思维能力,具有思维的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等等。

我们需要做梦

  我已经和诸位久违了。在北大一部分学生社团组织的北大1 10周年民间纪念会上,听了已经毕业的诸位的老学长老汉唱他写的歌《未名湖是个海洋》,其中“就在这里,就在这里/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我的梦/就在这里”这几句歌词,深深地感动了我,并因此即席讲了一段话。我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梦,一个无梦的人生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梦,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做梦,那就更加可悲。”在我看来,北京大学就应该是可以让所有的北大人甚至中国的年轻人做梦的一方土地,一个作为精神寄托的“梦乡”。老汉的歌唱的就是这个意思。它让我感动以至震动,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歌唱在当今的中国以至今天的北大,都是不合时宜的。现实的中国就是一个无梦的国家,现实的北大也越来越失去了“精神梦乡”的品质。但唯其如此,我才更要固执地强调,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北大,尤其需要做梦。因为所谓梦,就是对现实的超越,梦本质上就是超越于物质之上的对精神的追求。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精神的升华,反而出现了物欲横流、道德水准下降的精神危机以至溃败。所有关心国家、民族未来的人们都为之焦虑不安,痛心疾首。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北大不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民族精神中流砥柱、“梦乡”的作用,自身的精神也日渐衰退以至堕落了。这就是我退休后很少来北大的真正原因所在:我宁愿在我的梦中保留一个“精神梦乡”的北大。今天诸位想听我演讲,我也只能说梦话,讲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

要把分数、考试看淡

  在我看来,(拥有理想的大学生活)关键就在于你要牢牢地掌握自己学习、生活的主动权,独立、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同时又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后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次思想的解放。毋庸讳言,诸位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你们是应试教育下的佼佼者;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中毒最深的,因此,从中学到大学,特别是来到北大,首先就要从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解放出来,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思维和方法。最关键的就是要破除对分数和考试的迷信,绝对不能再围绕着考试、分数学习和生活了。我曾告诫过每一个和我接触过的大学生:“一定要把分数、考试看淡,真正值得看重的是你有没有获得真知识、真本事,这是你真正应该用力之处。”当然,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确实不能忽视,但说一句我似乎不应该说的话:“你们其实在中学里,已经学会了不用花大力气而获得高分的应试技巧,真的用不着每一门功课都同样花那么大的力气。”所谓“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就表现在你心中一定要有数:哪些课程应该下大工夫认真学好,哪些课程只需略用力气,应付过去就行了。什么事都要有所舍弃,有所不得,才有所得,不能一切求全,平均使用力气。听说有的同学到现在还在用中学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应对大学的课程,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足见中毒之深。除了应试,他们已经不会读书、学习了。我实在感到痛心,拜托诸位,千万不要再做分数与考试的奴隶了。

  我曾经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诸位是最不幸的一代,因为你们在中学阶段遇到了应试教育,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又遭遇了就业教育。这是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两大阴影。我听说,有的同学一入学就到处打听如何学会就业技巧,有的同学受社会风气影响,认为就业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关系,于是就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和有权势的老师、和团委老师搞好关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立各种人脉关系网上,而完全放弃了学业,或者只关注于所谓“与就业有关”的课程。坦白地说,我得知这些以后,心情特别沉重,真为你们以及民族的未来担心。记得在刚才说到的北大110周年校庆座谈会上,我专门就“大学教育与就业”谈了一大段话,今天我还是要给诸位提醒以下两点:

  第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确实是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但应该弄清楚的是,不能适应的是什么?据我的了解和理解,除了大学某些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需要调整以外,主要的还是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我看过一些就业单位的调查,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主要批评有三:一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二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三是知识面太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足。这三大问题其实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后果。按道理说,到大学就应该弥补这些缺陷,着眼于解决精神素质方面的问题。如果还是遵循应试教育和就业教育的逻辑,按职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么,你们中的许多人就很可能在中学成了应试机器,到大学又成了就业机器,这样来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且不说会影响自己一生的`长远发展,单就个人生命而言,也太委屈自己了。

  第二,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其最大的特点是职业转换很快,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不断有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这就使得每一个人都必须不断变换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对人才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一是应变能力要强,二是创新能力要强。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一个素质、学养的竞争,一个应变能力的竞争。一个真正有眼光、有抱负的大学生,就应该按这样的人才要求来设计自己的大学学习,除了努力提高精神素质以外,我认为还应该着力培养自己的三大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中外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利用文献、工具书的能力等等;二是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是思维能力,具有思维的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等等。有了基本的精神素质和这三大能力,你在未来工作的职业变动与竞争中就能获得主动权,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变化。如果放弃这几点,一味追求眼下的市场需求,把自己的视野、知识面和能力训练弄得非常狭窄,那么即使取得一时之效,可能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但是底气不足,在持久竞争中迟早要被淘汰。我对很多学生都这么讲:在应试教育中,你们的视野已经非常狭窄了,如果到了大学再浪费大好时光,只关注眼前利益,忽略对自己长远发展的必备素质、学养的培育,最后迟早是要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代价的。

上一篇:高考誓师学生发言稿下一篇:大学新生的军训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