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
俄国作家赫尔岑在回忆录中提及这样一个掌故: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处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一种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一些面包、牛奶、或当地独有的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跑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此度过难关。这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地想起摩罗的名言:“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人正因为体会到了身为人的尊严才会真正的感觉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自小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母亲的慈爱所浸润的经历,然而曾否经历过毫不相干的人的细腻关怀?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次帮忙,关怀、宽容、鼓励,都是出自他们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不经意的举手投足。
譬如,在回家的路上,你骑着脚踏车,远远望见一个散步的老人弯下腰来,在你必经的单车道上,捡起一块鸡蛋大小的砖块,丢进了附近的垃圾桶中。不经意的举动,对老人而言,或许并未把适才的举动放在心上,然而,此刻的你,一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田。一位买菜的大妈不慎装菜的袋子弄破了,一位少妇随手递给她一个塑料袋,大妈尴尬的表情立刻浮现出微笑。两个打羽毛球的孩子正在为球飞上了墙而着急,路过的你纵身一跳,把抓到的羽毛球轻轻放到一只充满稚嫩的小手里。当然,在大灾大难或处境不虞的面前,伸出援手者,不知凡几。
每每在平安的生活里,并不见需要救助的危急。正如只有在饥寒交迫的西伯利亚流放地,才更显示出救命之手的加倍温暖;本来温馨的家庭,一切细腻而温婉的关怀,皆被放松与彻底的真实所淹没,化为平淡无奇。倘若身处逆境的家庭,细腻的关怀便能使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例如饥肠辘辘的乞者,不安的目光呆滞无神,正徘徊于巷口,你把刚从西饼店里买来作夜餐的两个面包默默地放到他的手中,他的感受你能体会得到吗?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些细腻的爱心呵护着,使我们平实的生活更加顺利,更加有安全感。细腻是有感染性的。一两个人这样做了,大家也会慢慢仿效,因为良知是需要细心的播种和培育的。这些小小的光亮随微不足道,但集合起来就会成为太阳,让黑暗的角落无以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