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了,你还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或电脑……尽管你已困意绵绵,但就是刹不住车。
你已经对所学专业日久生厌……继续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但你还是一拖再拖难以抉择。
在这个公司呆下去肯定前途暗淡……是时候放弃了,但就是犹豫不决,无法当机立断。
这份感情已经死了……勉强维系只会自取其辱,但你仍按兵不动,希望对方主动提出。
体重已经严重超标……但面对美食,你握住筷子的手就是无法停歇。
你的衣服衣橱中已呈“汗牛充栋”状……但一到街上你还是控制不住高涨的购买欲。
你已经喝了一斤,非常难受了……却还在喃喃自语,欲与对方“拼酒量、比豪情”。
你的钱已经一辈子都用不完了……却还想在数字后面再加一个零,为此你继续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
……
数不清的例子,证实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
刹车或者转舵,都需要能量。很多人就缺少这个能量。在人生最需要刹车时,他们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没有能量刹车的人,就不得不花更多能量用于“自责”、“追悔”以及“补救”。
此时,他们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无法自救。唯一的希望是“借助外力”。比如,一个提醒、一个命令、一个打击、一次失败。有的要付出惨重代价。但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刹车”的能量从哪里来?与生俱来?后天培养?我认为是后者。其最重要的手段是来自于家庭教育。要让孩子自己作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让他们承担“不刹车”的后果,而不是通过外力来替他们“刹车”。也就是说,让他们从小就自已掌控“刹车”。否则,他们长大后只能寄希望于找到另一个替他们“踩刹车”的人。但往往在找到之前,已经出了“交通事故”。
如果小时候没有学会“刹车”,那么我建议采用下列手段“补课”。一个方法是给自己设立“自动刹车机制”。比如,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准时就寝;或者与人约好一起打球来健身;或者设立一条“底线”,比如,只喝一杯酒,哪怕为此要“失去一个朋友”。
试试吧,也许你将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刹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