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快乐杂文随笔
快乐是欲望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因为欲望总是膨胀,大家想要的总是越来越多,就像盐水越喝越渴,所以快乐又大都短暂且不稳定。而我在阅读中遇到了另一种快乐,那是悟空的快乐。
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一段想必都有印象。一日菩堤祖师登坛高坐,开讲大道,孙悟空等众弟子细心聆听。课间悟空忽然高兴地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起来,祖师问他为何在班中嬉闹,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我想此时菩提祖师内心是喜悦的,他知道自己讲的道终于有弟子感应到了。悟空感应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快乐肯定是因为领悟了道法的奥妙,感觉妙不可言,而喜不自胜、情不自禁。这种快乐不依外物尘欲的刺激,而是从本心、先天生发,是稀有珍贵的,是人世间最大的享受,这或许就是法喜和禅悦吧!我们对世界认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而我们的认识能力又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性,道、法就是我们心性中本就深藏的强大武器。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一旦领悟了在内心就不可退转。就好比小时候学会游泳,即使多年不下水,一旦入水依然会游。
菩提祖师又问孙悟空来洞中学艺几年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孙悟空天地孕育,不懂世人对时间的计测,但他从桃树的花开花落中同样感知到时间的变迁,这就是心性的认识作用。道法自然,原始自发的天然感知力是我们的本能,也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关键。
然而,我们这种感性的认知力有所退化了。现在的生活中充满了人为的概念和定义,处处烙上了约定俗成的印记,这些固然是人类改造自然、自身发展的'成就,但如果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则反受其缚,弱化我们本有的纯真天性,成为进一步发的负担。就像在田里背苞米,你背得越多就影响你背得更多,因为已没有了开始的轻松自然。又像皇帝的新装里世故的人们宁愿欺骗自己的眼睛和内心,因为童年那曾经真诚的心灵已背负上了虚荣的包袱。同样,语言文字作为思想智慧的载体,也不等于思想智慧本身,曾有一位比丘尼向六祖慧能大师请教佛经字义,六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看来识字也易落入文字障,而成为阻止自己了解大道的障碍。网瘾、毒瘾、低头族……是现代生活中心为外物所役的例子,心若迷茫,物何以救?
据说人在婴儿期是处于一种天才的学习状态,因为头脑空空,探索世界没有干扰项,一切体验都出自本能,认知能力反而敏感。《道德经》中“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与 《孟子》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皆将人生的理想状态归结于婴孩般单纯的心。我们不可能把心中的所有排空,因为那也是心灵进一步成长的土壤,念念相续不断,但应努力做到不受其牵肘。有时候人会亲手画地为牢,自己给心灵带上枷锁,其实心就像笼子里的空气,它本进出自由,所缚何在?
所以,要想体验到“悟空的快乐”,关键要时时处处观照自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就是我们需要打磨的善事之器,在生活中借假修真,还心一个本然。孙悟空虽是虚幻的,但他的快乐是真实的。
【悟空的快乐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天空的桥杂文随笔
3.爱的感悟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