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的传说的杂文随笔

2018-12-15随笔

  宋官并不是宋朝的官,而是我们博陵史话中的近代晚清时的县官。百姓称之“宋殿选”,老家东北吉林。此官不但学问高深,仁德贤正,智勇过人,且清正廉洁,敢于碰硬,同情贫弱百姓,对当地强权地头蛇等黑恶势力毫不姑息,为民做主,是老一辈人口中传留下来的硬清官。

  网传吉林省德惠市政协副主席,作家、书法家李岱林先生曾作1500多字的《德惠赋》,并亲自手书巨幅作品,悬挂在吉林德惠市政务大厅贵宾接待室。其中有“宋武宣异地为官,名垂青史”溢美之词。

  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殿选,字武宣,1885年12月生于吉林德惠市五台乡狼洞岭村。清末民初,曾在博野、吴桥出任县知事,濮阳、大名、安国出任县长。时逢外患交加,军阀混战之际,但他能洁好,忧国忧民,惩恶扬善,清正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之,颇受百姓拥戴,被誉为“宋青天”。他生就一副面白英武相,有“白面包拯”之称。

  宋官来我们博野县做官的前后时间,因手中所获得的考证资料不详,不能说准,只能确定为民国初期阶段。宋官在博野也待过七八年的光景,为百姓称颂的事情不少,曾在民国十三年期间重修县衙,修文庙圣人殿,为官秉正,惩治不仁,体恤百姓,青史美名流芳。

  有关宋殿选来博野做官的故事,民间的老一辈百姓传闻不少。经百姓口中叙述的故事,多半是赞誉其为官清廉,体察百姓,为民做主的点滴故事。比如说他在县城西面的沙窝村走访后,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推独轮车赶安国集回家的崔姓老汉。这位老乡为度饥荒,东挪西借凑了几个钱,大老远从安国集市上买回了几十斤高粱和一些薯干,没舍得在集市上吃饭,用独轮车推着往回赶,又饥又累,就在沙窝村边的树凉下歇息。歇了一会儿,就又推着车走。宋殿选看到崔老汉十分吃力地推着车走路,就说:“我看你挺累的,车上有绳子吗?我帮你拉一截。”崔老汉一听这个人要帮助自己拉小车,心里乐颠了,忙说有,接着把小车停下,将绳子拴在前头。宋殿选在前边拉,崔老汉在后边推,二人说说笑笑,宋殿选有时说个荤笑话,逗得崔老汉哈哈大笑。崔老汉也不觉得饿了,脚步加快了许多,就这样两个人把车拉到了县城。后来,崔老汉得知帮他拉车的人是县官宋殿选,自己慌忙买了礼物前去谢罪。哪知宋县官没收礼物,却请崔老汉吃了顿饭,并设法把买礼物的钱还给了崔老汉。这事流传产下来,成了赞誉宋官的乡间佳话。

  无独有偶,父亲有几次给我讲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也提到过宋官。宋官修文庙圣人殿时,雇佣老百姓在土城墙边就地取材,用小石夯夯土坯,晒干后用作盖圣人殿内墙的建材。因北城墙离施工的圣人殿较近,运输比较方便。用城墙土打坯时,从上向下使土,摞套摞地打土坯,强壮的男子,一般一天下来,累死累活的只能打一摞土坯。一摞坯336个,每个土坯十斤左右,土坯的质量也有好赖之分,装土多,用力夯出的土坯,分量大些,也比较结实;反之则质量差。宋官空闲时,偶尔到城墙处看壮汉百姓打土坯,并趁机检查土坯的质量。

  爷爷也参与了打土坯卖苦力的行列。他每天早晨吃过糠窝窝菜饼子,再带上俩窝窝头,早上从家中出发,步行走十里地来到北城墙下,摞套摞从高处往低处使土打坯,已经打了五六摞土坯了。这天下午临近太阳落山,爷爷打完了当天的一摞土坯,收拾好石夯、坯模子等工具,想用铁锹暂时挑到城里亲戚家放置,然后步行回家。此时县官宋殿选从县衙结束了办公,来到城墙边视察。当他看到爷爷已经收拾好工具从低处的土坯坑里走出来时,就把爷爷叫过来。爷爷一看是县官宋大老爷喊自己,便来到近前听候吩咐。

  宋官见爷爷长得高大结实,先问了问爷爷是哪个村子的,打的土坯结不结实?有没有耍滑?爷爷实话实说,报上村名,并说没耍滑,也不敢耍滑,耍滑的土坯爱摊摞。并说只要一摊摞就会失去信誉,以后就没人再雇用了,再说自己也不是那种脾气。宋官随后就站在高处,来回用力向下推着晃悠爷爷前几天打好的最高处土坯摞。因这半干的土坯还没有多大的支撑力,随着宋官的破坏性试验,手中晃动的土坯突然摊摞了。这一摊摞不要紧,从上向下一摞挨一摞地砸下去,爷爷连续打了好几天的土坯瞬间全部砸摊,前功尽弃。

  宋官这种无意的摇晃,不但损失了爷爷几天的辛苦劳动成果,也预示着爷爷此后在打坯班上名声扫地。爷爷看了看此时有些木然的宋官,便鼓起勇气说:“大老爷开恩,我每天吃的糠窝窝菜饼子,来回十多里打了几天土坯,想挣点钱回家买些粮米养家糊口,没成想把摞摊完了。这些土坯还不干,还经不住大老爷使劲晃悠。”

  爷爷原以为这几日的辛苦劳作化为了泡影,哪知宋官把爷爷叫到离此不远的县衙,拿出纸笔开了一个支款的票据,并签字印章,叫爷爷到财物处领取打坯的工钱。爷爷一分不少地按价领回了自己打坯的工钱,同时也把这件宋官执政时的故事传给了乡间及后辈。

  宋官做官期间,传说城内三街有“三座山”。这三座山是三个人,豪强一方,以前的县官都敬让几分。可自从宋官来到本县,非但没开绿灯,反而对这几个豪强多加限制,对他们欺行霸市,违法乱纪的事情强化整治,甚至捉拿归案,严加制裁。这几个人这几个人设法拉拢请送,可宋官依律办事,绝不网开一面。他们见宋官软硬不吃,就不远几千里来到东北吉林,善言客气地把宋官的老父亲“请了过来”,叫宋官的父亲在儿子面前为他们说好话求情,想用善待其父的套路与宋官拉近乎,同时也给宋官一个心里威慑。宋官对此非但不予改变态度,更没有与“三座山”示弱。这“三座山”见宋官不吃这一套,又不敢和官府作对,很无奈,只好乖乖地把老爷子护送回了老家,从此收敛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暂且做起了良民百姓。

  宋殿选清廉为公,深得百姓人心,好多传闻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博野卷》中有记载。其人在博陵地域名留青史。

上一篇:今年我27岁杂文随笔下一篇:念安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