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的散文

2019-05-03散文

  “生活在别处。”这是法国诗人兰波写在巴黎大学墙上的一句话。

  现实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但很多时候,活跃的思想往往不满足于被限定的活动范围,也许是受“近处无风景”的习惯性思维影响,总是向往别处的生活,总认为别处的风景无限,别处的生活多彩。于是就努力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就想方设法去亲历生活在别处的愿望。

  当然,身在职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充分体验生活在别处的感受,只能来去匆匆地去体验别处的风景,感受别处不一样的温度、气息、习俗和环境。特别是不同于家乡令人向往的美丽山水和城里城外的风光景色。

  如今很多人与我一样,也都向往着生活在别处。生活在乡村的人向往着城市热闹的车水马龙和灯火辉煌;而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又都向往着乡村的宁静和清新。不论是乡村人还是城市人,也都用行动努力实践着生活在别处的目标和理想。

  人总是需要一些感动来鼓舞和提振士气的,尤其当自己长时间生活在单调而沉寂的小城,视觉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迷茫,总会悄然而生出一些让人心动的想法和欲望。

  生活在别处,哪里最好呢?因为我的家乡在北方,是祖国东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因此,我最向往的是与家乡有着较大差异的祖国南疆云南,以及由西南到最西部的西藏和新疆。

  打开地图查看被各色曲线圈划着写着不同地名的一个个区域,有太多太多的名字让我心动,有太多太多的省份都很陌生。打开电脑进入一家旅游网站,更有太多的名胜诱惑着我……

  生活在别处,具体选择哪一方“别处”呢?经过一番精心研究和思考,终于把这个“别处”划定在与家乡所在的北方相对应的云南。

  确定了路线,选定了时间,又在网上精心做了功课,网拍了机票之后,就打点行装踏上了旅程。

  北方的四月虽然已经步入春天的季节,但仍是刚刚告别零下低温的乍暖还寒天气。当我背着行囊走下飞机,站在云南土地上的时候,似乎穿越了季节时空一般,盛夏般的温度让我感受到了南北时节的差距。一天之中,在时间或感观上,仅仅几个小时之间就从寒冷的北方穿越到了南疆真真正正的春天甚至是盛夏般的时节。

  在南疆的土地上,首先感受昆明的热度不是春城的温度,也不是满城的绿意,而是接机司机送上的一朵红色康乃馨。

  当我接过这束充满春城人热情的鲜花的瞬间,我与春城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与司机师傅之间没有了地域间的距离,一路之上,聊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风,聊着昆明的风土人情,如同熟识的老朋友一般随意。从踏上红土地的那一刻,春城人便在我心中留下了友好而热情的印象。

  昆明人是热情的,昆明的气温也是有热度的。同样二十多度的气温,在北方的家乡感觉非常适宜,而在南方却让人大汗淋漓。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心中时刻都会洋溢着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激情和热情。

  云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太多的诱人景观。比如,秀美的石林、古朴的大理、温馨的丽江、具有南国风光的西双版纳……这里有着平静的乡村生活,恬静高雅的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质朴的文化传承。

  行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处景地到另一处景地,总少不了要坐在车上奔波,很多行程都是靠飞转的车轮子“走”过的。虽然匆匆复匆匆,很多好看的风景都是匆匆而过,一闪既逝,但坐在车上欣赏沿途的南国风景也不失一次难得的观光之行。

  隔窗而望,公路两旁尽是满眼的绿色,让人不忍闭上疲倦的双眼。绿的油菜,黄的麦田,层次分明的梯田,头戴斗笠的农家人在田间劳作……一处处南国景色深深牵动着我的目光,让我一路沉醉在自然景色的抚慰之中。

  在云南是应该能看到油菜花的,可是四月中旬不是看油菜花的季节。上一季的油菜花早已收获了果实,下一季的油菜正长得郁郁葱葱,有的已经含苞待放,想必过一段时日就能看到遍地黄花了。即使观看油菜花,云南的油菜花也没有一望无际的视觉。

  我眼中云南的土地,不能用广阔无垠来形容它的辽阔,与北方的广阔而肥沃的土地相比特别与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更是无法比拟。也许因为云南地理地势的特点,也许是处于公路两侧的原因,所看到的都是山与山之间有限的空间,或平缓或陡陗的梯田。也许是没能深入到云南深处的缘故,对云南辽阔的土地还不了解,但我认为云南是一个土地贫瘠的省份。当然,我说云南的土地贫瘠,并不是凭着自己主观臆造的,而是在云南之行的旅途中隔窗看到的。

  一路之中,窗外的风景尽情展示出云贵高原丘陵地貌的特点。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昆明到大理,从大理到丽江,山丘上稀疏的树木都很弱小,很少有北方那样高大粗壮茂密的森林。公路两侧的田地中,有翠绿的玉米,有泛黄的小麦,但仔细看过去,这些农作物的“体形”都非常的瘦小,我不知道他们播种的是不是这种“苗条”的品种,或是适合云南红土地生长的品种,我总感觉是由于云南红土地不肥沃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后果。然而,让我感动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家乡那份厚重的热爱。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有山有水却没有充足土地的高原地带,可是他们千方百计利用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把荒山荒地变成了良田,也就形成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甚至椭圆形的土地,也有的因坡、因沟、因路、因山体的起伏形成或梯形、或扇形、或很不规则的一块田地。梯田从沟底层层递增,一直延伸至山顶;或是一片连着一片,围绕着光秃的山体,绕至山的后面。一块块田地虽然面积很小,但勤劳质朴的农家人,把一块一块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土地连接成立体的高原农田,根据土地不同的地势,种上不同品种的庄稼,不同颜色的农作物把高原农田装扮出了具有艺术性的自然美。

  也许长时间没有下雨的原因,山上或路边许多树木已经枯萎。我所说的枯萎不是北方深秋秋风吹树叶黄的那种季节性的自然凋零,因为还有很多翠绿的叶子挂在树上。而那些枯萎的叶子明显带着一种稚嫩的、不成熟的颜色,它们虽然还恋着树干的母体,但从干枯的形态上已经预示没有了生命特征,如夭折般死亡了。也许我认为他们是死亡了,或许他们只是进入了一段休眠期。仔细看上去,树干的枝杈间又有新的叶子长出来。我似乎明白了那些叶子枯萎的原因,也知道了这种树的伟大,也许是在外部条件不能保证他们整体生存生长的情况下而做出的“舍弃”,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只能用牺牲那些长势旺盛又需要充足养分的叶子来保全整棵树木生命的延续。

  汽车在公路上奔跑,窗外一处处别致而简单的民居很是引人注目。云南少数民族大多是分散居住,但每一处居住区的民居又很密集,前后左右的住房都连在一起,房屋并不高大,结构也很简单。许多民居都是依山傍水建在山坡上,它们静静伫立,默默守望,仿佛经历了亘古不变的漫长岁月,显得苍老而质朴。尽管也有一些两层或三层的新式楼房,但多数房屋还是很破旧或是古老的。我没有走进他们的居室,但透过宽大的玻璃窗会看到房屋内的装饰也如同外面一样简单,远没有我们楼房室内装修的那样精细豪华。也许他们始终保持和沿袭着自然粗放、简单实用的民族特色风格吧。

  四月的云南还没有进入雨季,车窗外一片艳阳高照。蓝天下随风飘扬的经幡,让人不由自主的虔诚起来,从中感受到少数民族对信仰的虔诚和执着。此情此景,许多时候会在画册和网络帖图中出现,民族的信仰常常会引发出许多联想和遐思……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目光从丘陵到沟壑,从民居到农田,感受着云南纯朴浓厚的民族风情,甚至还能依稀看到徐霞客游走探访云南的身影……

  云南有着高远的天际,雄浑的大地,起伏的山峦,别致的民居,还有湖光山色,古城古镇,茶马古道……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不仅仅在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历史古迹,也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更具魅力的应该是那些自然的,纯朴的,感人的,让人惊叹的勤劳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劳动成果。

  云南是一处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云南是一部内容广泛的诗卷。行走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心中会迸发出诗一样的灵感,诗一样的灵魂,诗一样的意境。走一路行程,看一路风景;走一路行程,品一路绝美的诗句。从满城春色的昆明一路走下去,窗外有着一幅幅绝妙而质朴的的山水图画,有着一幕幕带着浓郁气息的南疆特色的田园风光。

  关于云南的记忆是彩色的,是流动的。游走云南,是一场很惬意的游行。

  我们都向往着生活在别处,因为别处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上一篇:女人正能量的优美句子下一篇:生活点滴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