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前的记忆散文
人们都说,人在三岁以前,是不记事儿的。因为头脑的发育,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推移,人们渐渐对幼时发生的事儿愈来愈记不清,即便是那模糊朦胧的画面,偶尔闪现在梦中,也是黏不上的碎片,散落风中。
可是,人在发呆的时候,好似会灵魂出窍。在那么一瞬间,会觉得,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个场景发生过,这件事情我做过,这个画面太熟悉,不知是前世回眸,抑或是今生经过。
小时候的事情,总会听到爸爸妈妈说。他们说着说着,言语中的画面就闪现在我眼前,跟潜意识里脑海中的画面,重叠,接合。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那便是,三岁前的记忆,我记得。
就像我几个月大时,被爸妈寄养在托儿所,跟其他的几十个孩子,住在大房子里的小单人床上。我总会声嘶力竭地哭喊,叫不出爸爸妈妈,叫不出一个完整的词儿,叫不出美妙的旋律,就只是纯粹的哭喊声。在我心底,能真切感受到婴儿时期的我,内心的孤寂、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那种感觉,真的,无法遗忘。画面不美,画面很孤单,却留给幼小的我最独一无二的第一个记忆的画面。
又像我不到一岁,却体质很弱,总爱生病,一会儿感冒发烧,一会儿支气管炎,老是得在头上扎针输液。因为小孩儿太小,手上的血管找不到,只有往头上扎针。妈妈说着,都满是心疼。随着她的话语,我看到哭天抢地的自己,拼命地往妈妈怀里躲,挣扎着不让医生打针。那种想逃无处可逃,想退无路可退的'焦急慌张,甚至让我现在都心儿砰砰直跳。以致我如今看到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心里都会莫名紧张,平时也是死都不乐意去医院。看来心理阴影还真是从小形成的。
妈妈说,小时候有段时间,因为她和爸爸工作忙,我被送到老家给爷爷婆婆照顾。她那时为了节省五毛钱给我买一包虾条,就不搭车,而是走半天的路程回老家。每次过了一个星期没见过妈妈,我都怕生般躲在婆婆身后,不肯叫妈妈。直到她拿出虾条逗我,我才喜笑颜开地扑到她怀里,妈妈妈妈地直叫。原来从小就是个吃货的本质,亦是暴露无疑。
还有一些奇妙的画面,走在我回忆的桥上,伴随着我的人生,如影随形。愈久远,愈深刻。
好像是一岁半还是两岁,我跟一群孩子上托儿班。老师让我们排成一行,靠着墙根站着,偶尔面对着墙壁,真像是“面壁思过”一般。那时我心里似乎就觉得百无聊赖,碍于老师的权威,又碍于自己的胆小如鼠,无力反抗,只有默默忍受。
又好像两三岁,我在家附近的桥边走来走去,走走停停,随意踱步。身后跟着一个背着摄像机的叔叔,一不注意就抓拍我。现在这张老照片还静静地呆在老相册里,我留着呆萌的短发,乌溜溜的大大的黑色眼睛,穿着红色的棒棒裤,黄色的毛衣上有一只白色的小熊,我记得,那是妈妈亲手给我织的毛衣。那个年代,每一位年轻的妇女都很爱织毛衣,给漂亮的女儿,给亲爱的丈夫。
还有一次,我站在爷爷婆婆家门口的堤坝前,身上脏兮兮的,说不准还留着鼻涕。不过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可是很讲卫生,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吧。站在地坝上,我不说话,也不动,好像“我们都是木头人”那个游戏一样石化了。就定定地盯着前方某处的泥土和石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就一直一直盯着,过了好久好久,才忽然回过神来。
刚刚我在干什么?刚刚我是睁着眼睛吗?刚刚我怎么愣了?刚刚我确定没在睡觉?刚刚发生了什么?刚刚时间过了很久吗?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那时在“发呆”。发呆?原来我不到三岁就会发呆了呀!
时间转眼即逝。我从三岁,到了如今的二十三岁。二十年的时光,叫我变得有意识,叫我变得有记忆,叫我变得有烦恼有欣喜。不变的是,我还和人们所说的不存在的记忆里的那个我一样,相信生命的奇妙和美好,相信与自我对话的可能性,相信潜意识里幼小的我有保存记忆的能力。
穿梭一场神奇的时光之旅,也许我们就能找到谜底。
【三岁前的记忆散文】相关文章:
2.女儿十三岁散文
3.黑板前的记忆作文
4.很久之前的记忆
7.三岁看到老散文
8.五十三岁升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