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与碧云齐散文(6)

2018-10-07散文

七、九里十三亭

  从望仙楼下山,原本是可以坐缆车的。可为了锻炼身体,同行的52人,包含两个十岁以下的孩子,都选择步行下山。原来,从山下往山上共九里的山路,名为“霞客古道”,徐霞客曾三年两次(1616年、1618年)登临齐云山。山路上建有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等13个亭子。非常有意义的是,这十三个亭子的建筑风格迥异,就连门楼上的题名的字体,也是各有特色而毫无雷同的。原来,九里十三亭,其中的九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中,蕴含着道家渴望长寿永生的理念。九为易中天数之最,至阳;十三取象龟背上的版纹,龟为水之精,至阴。二者结合,取意阴阳调和,健康长寿之意。因此当地老百姓有一句口头禅是这样讲的:“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哎呀,早知如此,上山的时候,我们就不该坐缆车了!再说,这点山路,全是石级,又平又宽,比起上次我爬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的山路,真的是不知要好十万倍。

  半路上,我们遇到四位挑夫,他们每人挑一担沙子,从山下一步一步往上走,累了,就在沿路的亭子里歇凉。看到他们来了,我们连忙起来让座。原来,山上所有的建筑,全是靠这种愚公移山式的古老搬运的方法来完成的。想想我们空着手出门旅游,还要坐缆车,在这些勤劳的挑夫面前,真的有点脸红呢。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分工不同。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想想我们有许多家在农村的朋友,父辈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面对电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下到山脚,走出“天下第一名山”的门楼,便是登封桥。在连接桥与山路的过道上,有一座高耸的牌楼,上面刻有“圣旨”和“登封桥”五个字。字与牌楼虽是新的,但登封桥却是一座古桥,和著名的赵洲桥是同样的结构。我特意绕过桥头去侧面亲眼看过桥墩和桥孔,古老的砖上长满青苔,有一种苍桑的古意。在这历史悠久的休宁县,在这有着千年道教文化的齐云山,有这样一座古桥,并不奇怪。想当年,在这条桥上,曾经鼓乐声声,鞭炮齐鸣,走过状元及第的官轿,更有过休宁地方父母官跪迎圣旨、感恩皇天浩荡的壮观场面吧。

  两点钟,大家在登封桥头集合,准时去横江玩太极漂流。原来,这里的“太极“二字,只是借用了齐云山道教的名义。而所谓的漂流,并不是真正山涧里的那种落差漂,而是在平面水上的竹筏游。横江的水,还是比较清的,也比较浅,有的河段,我们肉眼能看到茂盛生长的水草。竹筏在江中行走,有工人正在割掉江中的水草。想来,这个景点还是新开发不久的吧,这里的环境,若与桂林的漓江比起来,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可我相信充满智慧的休宁人,一定会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富饶的。

上一篇:不识深闺明月楼的经典散文下一篇:九曲河一日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