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声过去看《捐助》散文

2018-10-22散文

  春晚不倒翁赵本山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蝉联小品王的第十二个年头会过得这么闹心,这边演出还没结束,那边的骂声已是铺天盖地。遭受了他演出史上最难招架的一次舆论攻势。好在这位老江湖还真沉得住气,不争不辨,最后只说了一句“接受网友的批评”而转身于与台湾大导演的电影合作中,这老赵还真的是一块火辣火辣的“老姜”!

  如今春晚已成为过去时,人们都懒得提起,这个时代善于制造热点,人们也习惯于不需费力地追逐新的热点,但对于一个艺术品,要根据文本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而不能不负责任地“棒杀”或“捧杀。”所以,在尘埃落定时再冷静地看看《捐助》,这才是我们应持的基本态度。我认为《捐助》不仅不是“最烂”,还是赵氏小品中的优秀之作。

  《捐助》好在哪里?首先是题材和主题的积极性。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尽管小品的某些情节还打磨得不太好,但整个小品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大社会环境的温暖,关爱,是非常正面的题材,正像赵本山本人说的“是一个高级小品。”我觉得在分量上,比他的“白云黑土系列”、“忽悠系列”更重一些。特别是向他人在困难时提供捐助的恰恰是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普通农民钱紧和白闹,更具有普适性,反映了农民这个最庞大的群落里他人意识的树立和倡扬,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我觉得这个小品在思想分量上直追他过去的《三鞭子》、《牛大叔提干》,正像大剧作家魏明伦所言:是个成功小品。

  其二,人物性格的差异性,成功地做到了正剧题材喜剧化,显示了赵家班的搞笑实力。搞创作的人知道,把正剧题材搞成喜剧,那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喜剧有讽刺功能,《三鞭子》、《牛大叔提干》可以尽情地讽刺贪的官、抨击社会不良风气,而《捐助》呢,全是一拨好人,没有讽刺对象。试看,钱紧的缺点是太好面子,明知已错,咬碎牙往肚里咽,这是个性,宁舍钱不舍面子的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白闹呢,尽管自私一点,吵着闹着相老伴,但他是在捐出三千块以后,个人品质无可非议,自然也不能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他。对于被捐助的单身母亲,就越发不能矛头所向。这决定了这个小品没有反面人物,只能从正面人物的性格差异性上,设计点小情节,小误会,小冲突,更多地在动作、语言上制造笑点,还必须保证赵氏小品一贯的笑翻观众的剧场效果,这对所有创作人员来说是一道太难答好的难题了。而本山大叔却答上了,还答的分数不低,试问国内所有的喜剧大腕,谁能与之比肩?

  其三,小品笑点的密集性。一个时长二十分钟的小品居然引发观众席上三十多次笑声,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白闹的扮演者王小利的台词没有一次不开花的,真是太过瘾了!赵本山的那句大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美国人过去多牛啊,今年不也找我们借钱来啦!”我觉得这是虎年春晚最让人兴奋的一句好词。堪称国语。还有诸如:“共同种地,两家合伙,除了老婆,不分你我”、“大人谁能干出这事来”“你那边燎的挺旺,回头一泡尿,把我浇灭了”、“他们刨根问底刨的不深,我要往祖坟上刨”……虽不能说字字矶珠,也算得上句句出彩。

  即使有广告嫌疑的搜狗笑料我觉得在作品中穿插的也很自然,无可诟病。另外,在动作上,女人于仓促间不知该怎样表示感谢的贸然下跪,让赵本山扮演的钱紧局促不安地急忙也跪,形成被白闹误会的“对拜”也大大增加了喜剧气氛,无伤大雅,尽管女人感恩太孟浪了一些,在情急之下都可以理解,我不赞同专家在一个小品上棍棒交加,吹毛求疵,如果不把人物稍微拉远一些,这戏还怎么演?还怎么能冲突起来?还怎么会出效果?

  对于一个二十年来给广大观众带来无数次欢乐和笑声的人民艺术家,我们不能轻易地把这张“老脸”看烦了就逐出去,而应看他是否已彻底丧失了艺术创新能力,从小品《捐助》显示的效果看,我认为,至少在几年内,本山大叔还能继续领跑小品界!我是铁定会支持他的,哪怕挨骂,也不改初衷。

上一篇:清明祭扫应提倡文明安全短篇散文下一篇:新单位一把手找我谈话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