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勾了头的稻穗在秋风中发出了成熟的响声的时候,农人便开始整理稻草的场地了。平时,稻草所占的场地,大都种上蔬菜或水瓜之类,绿油油的一片,庄稼人是舍不得让土地闲着的。这会儿,女人带着竹篮和镰刀,不紧不慢地拔下围在场地的篱笆,砍断了瓜藤,把瓜儿和蔬菜一脑儿地装进篮子里;一家干了,接着便是三五家,没半天工夫,场地便被修整得干干净净。接着,男人便把浸在池塘里的木桩捞出,喊着号子扛到场上,再用铁锹挖掘一排排半米深的洞穴,埋下小桶似的木桩,架上大腿粗的木条,太阳还未落山,稻草垛的骨架就搭成了。
不需三五天,秋稻就登场了。收秋稻不如收夏稻那样火急火燎,农人还是不紧不慢,他们将稻谷把运到晒场堆了起来,像座小山,然后择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雇来打谷机打上两三天,稻谷打完后,一个个新的稻草垛也就诞生了。
稻草垛是耕牛冬天的“主粮”。收完秋稻后,冬天也就来了,天空刮着刺骨的北风,飘着冷冽的细雨,山头坡地,原先半青半黄的草眨眼之间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这时候,牛已无草可啃,也不劳役,它们整天窝在稻草垛下躲避风雨,啃嚼着头顶上的稻草,饱了,又被农人赶到河边饮水,日复一日,直至春天的到来。
看到蘑菇一样的稻草垛,我便想起儿时的时光来了。小时候,村里很穷,孩子们的玩乐只局限于捉迷藏、打陀螺等几个玩法,而秋天在稻草垛里捉迷藏是令人快乐的事情。我们一群孩子晚饭后常常爬到稻草垛上,叫喊着,蹦跳着,不停地翻着筋斗,接着又分队捉迷藏。有些顽皮的孩子为使对方找不到自己,就用手在稻草垛里扯出稻草,挖了一个深洞钻进去,任对方怎么找也找不到,而在洞里藏久了,竟然睡着了,直到天亮才揉着惺忪的眼睛回家……而这些,大人是不会骂孩子的,因为他们加班蹚谷到半夜,已是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便呼呼大睡了,当然,他们也知道稻草垛里很温暖,是冻不着孩子的。
稍大的时候,我常常为村里的稻草垛感到骄傲。因为我村里的稻草垛比别村的稻草垛高大,这意味着我们村打出的粮食比别的村多。关于稻草垛,我们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很浪漫的故事。有年,一个媒人介绍远村的一个姑娘与我们村的一个后生相亲,双方已经见面,姑娘对后生的长相很满意,只是男方家里的条件如何,女方的家就不知道了。媒人当然说这个后生为人怎么怎么好,房子怎么怎么好,每人每月能分50斤稻谷等等。而女方在我们村子里没有亲戚可查,他们是不可能相信的,怎么办呢?姑娘的父亲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看稻草垛!他瞒着家人,一路走一路问,偷偷地来到我们的村庄,瞭望几眼后,扯把稻草就回去了。回去后他对家人说,女儿可以嫁!家人问他怎么见得?他从兜里掏出一把稻草说,他们村的稻草垛如小山一样高大,稻草也很长,结的谷粒很多,媒人说他们吃50斤稻谷肯定不错!当时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粮食实行定量分配,每人每月能分得50斤稻谷的村屯简直是凤毛麟角了,不久那个姑娘就嫁到我们的村子来了,再后来,那个姑娘,不,那个媳妇经常挑着米回娘家……
如今,山村里的稻草垛不比生产队的时候高大了,但个数却比以前多,这是因为田地已经分到了农户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年来,村里许多农户都种植了甘蔗,种稻田的相应少了,因为种蔗比种稻收入更高。但不管是种稻还是种蔗,大多数农户还养着耕牛,因而星星点点的稻草垛在山村里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到了来年春天,稻草垛的草已所剩无几了,而这时候,山坡上的草已经生长,牛们挣脱缰绳,奔向那绿色的山坡,啃嚼那满是露水的嫩草,渐渐地,稻草垛便失去了它的作用。不久,男人们便拿着禾钗,把剩下的稻草钗翻在地,扛走柱子和木条,然后划根火柴,瞬间,稻草便化成了一堆灰烬。
一场春雨过后,稻草的场地又被翻松了,不及半月,场地上又是一汪碧绿的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