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

2020-06-19诗歌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

  始闻秋风

  《始闻秋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1]

  1作品原文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1,今听玄蝉我却回2。

  五夜飕飗枕前觉3,一年颜状镜中来4。

  马思边草拳毛动5,雕眄青云睡眼开6。

  天地肃清堪四望7,为君扶病上高台8。[2]

  2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3-4]

  诗句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1]

  3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1]

  4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

  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2]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2]

【精选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相关文章:

1.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

2.《春日》诗歌鉴赏及答案

3.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4.答案诗歌鉴赏

5.春望诗歌鉴赏答案

6.《文选》诗歌鉴赏及答案

7.古诗歌鉴赏及答案

8.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上一篇:始闻秋风诗文赏析下一篇:《青玉案·元夕》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