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1:老师抓住了《顺其自然》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有你自己的感悟。语言很美,节奏感强。
生12:写得真有禅意。特别是结尾,惹人遐想。
生13:“僧在山上,云在山上”这句不太好。应该改为“庙在山上,僧在云上”。
生14:“风在院中,声在钟中”,那个“钟中”读起来不顺。
生15:不同意改“僧在山上,云在山上”这句。老师想说的禅,就是让和尚立足于现实,这样的超越才是更现实也是更伟大的境界。“钟中”是要改的。改“钟里”吧。
生16:改“钟里”也不好,第一段末尾,老师特意用了两个“上”进行关联,第二段末尾用两个“中”呼应这种结构,结构上更严密一些了。
师:但读起来确实比较拗口啊。
生16:那改为“声在心中”吧。
(不少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生17:我想问老师,结尾两句并不是原来文章里的情感,反而好象是你本人的情感,表明你对禅意的态度,这样写是不是篡改了原作的感情呢?
师:问得好。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们要求基于原作的情感,但是决不只局限于这种凝固的情感,总是需要写出个人的认识的。文章中一旦没有了“我”的影子,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
师:好了,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你们今天可以就课本中的任意一篇课文为原材料,把它改写成诗。给你们的写作时间是10分钟。现在开始。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评诗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一回诗人,现在你们要转换一个角色:做一回诗评家。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确定交流的中心负责人,就本组的诗歌进行讨论,选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