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6
【案例背景】
泉州市教育局为总结推广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经验成果,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决定开展泉州市小学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经县教研室层层筛选,我有幸入选,参加市一级评选活动。《一分能干什么》的教学是我参加评选活动前的一次“研讨课”。
【案例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根据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精神,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积极、有效且充分的体验,因为,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充分体现“活动数学”的教学原则,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而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案例描述】
《一分能干什么》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的学习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通过感知、体验、估测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钟、1秒钟有多长。准确把握分与秒的单位换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体验、估测的能力,我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多种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感悟时间的意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本文就这节研讨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感悟与思考。
教学片断一: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分钟。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秒针走了一圈。
师:秒针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秒针滴答一声走过一小格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师:我们可以用拍一次手记住一秒。
(师拍三次手,就是3秒)
师: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一秒?
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记住一秒。
生:原地跳一下是一秒。
生:跺一下脚也是一秒。
……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现在请大家再看一次钟面,轻声地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
(再次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远呢?
生:分针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于60秒。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板书: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1分=60秒)
教学片断二:体验1分有多长。
比一比: ①先闭上眼睛等待一分钟;②再看一分钟动画片断《猫和老鼠》
师:同样是一分钟,你感觉长短一样吗?
生:等待 1分钟很长。
生: 1分钟的动画片很快就过去了, 1分钟太短了。
师:都是1分钟,为什么有时觉得短,有时觉得长?
生:如果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如果呆呆地坐着,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师:一分钟的长短给人的感觉 是不一样的,感受时间的长短具有相对性。
教学片断三:体验1分钟能干什么
①用一分钟时间 ,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件事情(折纸、画画、背口决、计算),请同学们选一件喜欢做的事,看看自己在1分钟能完成多少?
②汇报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生:我一分钟做12道口算题。
生:我一分钟做11道口算题。
生:我一分钟做10道口算题。
师:还有做别的吗?
生:我一分钟能折一只千纸鹤。
生:我一分钟能折一只青蛙。
生:我一分钟能折一只船。
……
师: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分钟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在生活中一分中能做什么呢?
生:一分钟我能穿好衣服。
师:好样的,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生:一分钟我能洗8个碗。
师:你真是个勤快的孩子。
……
【感悟与思考】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开始,它是获取感性知识,启发各种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钟、1秒钟这概念虽然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但比较抽象,对于“1分等于60秒”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让学生结合钟面直观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转无形为有形,并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时间长短。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感知认识,初步建立了1分钟和1秒钟的概念,体会到“分”与“秒”的关系。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维去领悟、获得了新的知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设计“1分有多长”的教学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等待一分钟;再让学生观看一分钟动画片断《猫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钟”和“看一分钟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同样是一分钟的时间,其长短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真确感受了时间的长短具有相对性。我还通过其它多重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对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生的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分能干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做计算题、背口诀、画画、拍球等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感受在一分钟里能做事情很多,并不失时宜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把课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时间的机会,学生真实体验了一分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学生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升了对所学概念的认知。
反思本次教学研讨,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所学知识需要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感悟,才能将其转换、内化为自己的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