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2021-03-10图片

说课稿 篇5

  3.学读

  我们常用“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实践贯穿始终,我们的教学才有成效,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要求,因此我在导读之后设计了学读这一环节。

  (1)指导学生自己试读,在书上标出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学生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乐全班小声跟读,再次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听读、导读、学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训练的过程以及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整首诗由意象到意境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过程,更是理解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的过程,做好这一环节也就水到渠成的使整个教学进入问题探究这个环节。

四)问题探究

  我们常说“读吟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这么多次的诵读之后,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因此,我将把如下问题的探讨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教师指导前两组意象及涵义,学生自由讨论后两组并选代表发言。

  第一节: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第二节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

  2.这首诗意象的选择与运用有什么特点?

  (1)诗人善于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2)意象具有层递性。

  (3)意象体现了主客相容性。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不一样,第一句抒发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神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有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4.背诵指导: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五)拓展练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诗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都要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拓展练习我要求学生写一段热爱祖国的文字,其中要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完成,先互相评议再推荐朗读,最后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意象特点。

  附: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充分抓住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表现意境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行之思路和课文难点,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能让学生直接抓住要点而摒弃繁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文章运用“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文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且层次清楚,步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首尾呼应,主题鲜明。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半注音课文,所以要对部分学生进行“如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要充分利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亲近与热爱,来完成教学;还要利用平时常用的星级评价的方法,全力调动学生们的思维。

【教学策略】

  1、紧抓“读”字不放。

  “以读促讲,以读代讲”是当前语文课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课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纠正字音;在读中感受主人公痴迷于画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等,这些都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对比真实图片与主人公的《奔马图》,学生能更加深切的体会什么叫“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的含义。欣赏主人公的诸多作品,才能激发他们想像主人公刻苦练习画马时的情景。

  3、突出个性化理解,不拘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处理“画出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中,这一点要尤为体现。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展开他们不尽的想像力?“星级评价”是我在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方法,就其实效性来看,确实行之有效。它的有效性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善待与关注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地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双线格内的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石”,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智慧星星(奖励物)。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马”字的四字词语。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马”字的四字词语。(了解自古以来马作为人类的伙伴,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在鼓励学生积累词语。)

  2、出示课件,展示骏马的气势雄壮,最后将画面定格在《奔马图》。

  3、引出课题,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圈划出来。

  2、分段轮流读,纠正字音,指导朗读。(至少两轮,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先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要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此环节充分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4、画出描写徐悲鸿专心画马的句子或词语;再全班内交流。(感受细节描写的体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如:“追车看马”一段,“两眼只顾盯着”“忘记看脚下”“摔”“擦破”“不顾”“爬起来”“追赶”等描写;还要体会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可是……也……”的用途。)

  5、“经历了这么多努力,最后究竟怎样了呢?”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课件——徐悲鸿的诸多作品(至少找两名学生朗读),体会《奔马图》气势之恢宏。

  (3)用“不论……还是……都”说一句话。

  (4)出示课件,内容为:“他画的《奔马图》……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讨论:此句是比喻句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三、整体回顾,理清文章层次。

  1、配乐再读课文。指三名学生,第一人读第1和第5自然段,第二人读第2和第3自然段,第三人读第4自然段。

  2、提问: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吗?(通过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层次)

  四、拓展延伸,内化积累。

  1、用带“马”字的四字词语写一句话。

  2、写一段话,表现出对徐悲鸿先生的敬佩之情。

  3、搜集并讲述其他名人,刻苦学习,“功到自然成”的故事。

  (上述几项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板书设计】

  16 徐悲鸿画马

  追车看马(专心)

  生活在马的世界里(痴迷) 功到自然成

  《奔马图》(气势雄壮)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汇编九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