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市级实验校的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单元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处理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忆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评价方式
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手段
为了再现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