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6)

2021-06-13图片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4页和第95页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做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节课是本册内容的总结与应用,让学生生活中收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运动会”这幅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

  (2)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获取知识,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生活情境中渗透环保意思,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4)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5)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说本届的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提高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说教具、学具准备

  小学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情认识,本节课我接住以下教具学具辅助教学。多媒体电脑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思想: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管制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说教法策略: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除乘法、除法、统计等方面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1) 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运动会为主体,以统计运动会的体育用品为主线,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统计的方式和方法。

  (3) 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体育用品统计的方法。

  (4) 学习方法合作化。在《趣味运动会》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难点、突破难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五个环节:情境导入、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和总结评价。

  (一) 情境导入

  我会设问:在学校里会开展很多的体育活动,你最熟悉的是什么项目?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项目?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参加运动会吧。

  (二) 互动解疑

  1. 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途中有哪些运动项目?

  2. 填一填

  先调查你们组同学喜欢哪项体育运动,再填入表中

  活动

  跳绳

  拍球

  跑步

  踢毽子

  人数

  3. 如果要为你们组准备体育用品,你打算买什么?花多少钱呢?

  4. 二(1)班准备用40元买三种体育用品,请你设计两种买法。

  5. 王老师花72元买体育用品,他可能买哪些体育用品?

  (三) 启思导疑

  提问:(1)在运动会上,你收获什么知识?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实践运用

  (1)报名编组

  24人报名参加50米赛跑,怎么分组?

  提示:弄清有几条跑道?

  (2)体操表演

  36人参加体操表演,请你设计一种队形,提示:可以用一个’O‘代表一个同学。

  (五)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 板书设计

  为求突出难点,做到简洁明了。充分反映本节课的内在的知识结构。我设计如下:

  趣味运动会

  1. 买一个皮球的价钱是卖一个毽子的几倍?

  9=3=3

  2. 买三个沙包需要多少钱/

  2=3=6(元)

  3. 参加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8+6+4+12=30(人)

  4. 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比扔沙包的多多少人?

  12-3=9(人)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具准备

  五、说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堂小结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上一篇:【实用】美术说课稿3篇下一篇: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