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2021-06-13图片

说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课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懂得了如何创造财富,这就为本框的学习如何对财富进行分配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一框如何在分配过程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本着三贴近的原则,我的教学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主。以学生们最喜欢的电视剧进行导入,接着以导入的例子继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起到连贯的作用,让知识点没有那么零散。在第二目知识点特别是难点讲解时,我利用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 说学情

  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尽管他们对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但是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兴趣不足,所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们获取理性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对身边的分配方式进行理性的分析。

  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分析,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原因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和原因。

  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精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抓住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信念,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只有掌握了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国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学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我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因为高一的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较为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六、 说教法

  根据教师发挥主导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对本框题充满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我主要采取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中肖奈与愚公的工资为何相差如此之大来导入我的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景与政治课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分析“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要安生产要素分配”等问题的时候,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回答。

  (三)案例分析法:在讲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通过询问学生家长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的来分析,把教材知识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把事例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 说学法

  人们常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与尊重学生。”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学法上,我设置了以下几种学法:

  (一)小组探究法:在分析讲解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的知识点时,我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探究法,让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分许得出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

  (二)比较分析法:在对多种分配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最后让学生比较分析出每种分配方式的不同,以加强对知识点理解。

  (三)总结分析归纳法:在对于难点重点的解决上运用总结分析法来对难点重点进行突破。

  一堂课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过程,下面我将谈谈我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过程:

  八、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课后拓展四个环节来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中的场景,比较肖奈老板与给肖奈打工的愚公两人的工资为什么不一样从而进行导入新课。之所以采取这个导入是因为学生对该电视剧非常喜欢,扣住学生喜欢并且感兴趣这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又比较生动有趣,又能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的设计主要结合了学生喜欢的明星以及喜欢的电视剧进行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在导入新课后我将把本框题所要达到学习目标列举出来,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课本,对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熟悉,构建教材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1. 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同时对导入材料中肖奈与愚公的收入的构成进行拓展进一步的分析,并且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一段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按劳分配的范围以及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中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并且通过“非公有制中有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同样是按劳分配肖奈和愚公的收入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按劳分配的范围、尺度、以及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启发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接着也是以肖奈与愚公的对话来引出我国为何不实行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从而也引出了本框题的重点—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框题的重点,我采取了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讨论并归纳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的弊端,并让小组派代表回答。如按需分配对劳动者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现阶段的劳动者只是把劳动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故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坚持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最后再结合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再补充一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讨论学生们会发现按需分配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可是我们现在的生产力还未能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通过讨论学生还可发现平均分配会挫伤劳动者积极性从而可以引导并且归纳出坚持按劳分配的含义。最后通过按劳分配的意义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积极参加劳动以及坚持按劳分配的信念。

  设计意图:从导入的例子来贯彻,并让学生们通过思考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出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并且通过对比平均分配与按需分配,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本框的重点,从而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4.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含义:指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里所得到的工资等收入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5.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是指靠自己或家庭的劳动取得的收入

  6.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7.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的发展。

  对于第二目的知识点讲解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对知识点过渡时我会用“同学们,既然在公有制经济中采用的是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那在非公有制经济下又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呢?”从而让学生明白接下来所学习到的多种分配制度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前提下进行学习的。接着我便随意询问几位学生主要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通过分析学生主要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来对几种分配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在对讲解按生产要素分配时,我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凡是提到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水鬼、林木等,获得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因为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典型实现形式,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但是如果农民把自己承包的集体土地再转让给别人,获得租金收入,那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土地参与分配。把两者相类似的分配方式来进行对比,更容易进行区分和辨别,从而实现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第二目知识点的讲解我结合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进行讲解,使得讲解的知识点回归到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巩固辨别各种分配方式度我用一个表格进行对每种方式在适用范围、体现的关系、在我国分配制度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利用课本P59的材料,来让学生分析课本中小吴的家庭成员各是什么分配方式,既能练习课本,同时也能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同时结合一道选择题来进行让学生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对比以及课本的例子的实际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总结本框题的知识点,并且练习题用课本的例子,既能回归到课本,又能达到检测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小结

  本次的课后小结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采用图表的方式,对每种方式在适用范围、体现的关系、在我国分配制度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知识点,并且让学生一起与我来小结,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小结时我还为下个框题的效率与公平作了铺垫。

上一篇:【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下一篇:【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