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图片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今天,我执教的这篇课文《只要翻过那座山》生动地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启迪我们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课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讲课文,它上承《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下连《男孩,别哭》、《梦想飞翔》,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

  二、教学目的

  根据本课的内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知道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少年是如何战胜的?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深刻含义,学习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谈话法、讲读法、朗读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合简笔画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并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四、学习方法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认知过程以及语文教学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复习导入巧妙地为新旧知识铺设了桥梁,同时,复习导入不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今天这堂课要学习什么。

  2.合作探究,品读理解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少年是如何战胜的”的问题。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入了解课文,读就成了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纽带。比如:“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不同的情境下,显示这句话,让学生根据情境了解少年当时的心境,由少年的心境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朗读,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过程。

  3.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对课文有了深入整体的理解后,根据板书,把总结课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以及“山、海、海鸥”的象征意义。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当这堂课接近尾声时,让学生表达想要对少年所说的话能及积累励志格言的拓展延伸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对语言的一种积累,对表达的一种提升,更主要的的是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老师的思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紧扣文章中心的词语,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山、海、海鸥”这些词的象征意义。在初板书中,我在山与海之间故意留下空白之处。随着课文的深入,老师笔下的一座山变成了重重山恋,这就意味着少年面对的是重重困难,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才是板书的精妙之处。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在朗读中,把握少年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训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⑴《色彩的对比》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

  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⑶ 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这个学龄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育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和搭配。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1、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情境设疑、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3、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美术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4、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考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 情境创设 交流引入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几名学生,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对比。在色彩的世界里同样存在对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色彩的对比》。(明确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二) 引导启发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观察力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这一环节,先出示两组图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色相环中互为150o—180o的色彩为强烈对比。相邻两个颜色之间构成柔和对比。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体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因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到书中寻找答案:(1、观察教材上《北京故宫养心门》和《民间工艺品》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分析课本油画作品《林中之路》,画面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为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大胆创作 情感体验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作空间,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再创造,并播放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色彩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 赏评作品 我接着设计了“赏评作品”这一环节,这样就做到了:1、“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 课堂小结 拓展思维 科学简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这一环节,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提问学生:“儿童游乐场的大型玩具为什么颜色都比较鲜艳? 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更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色相环区域、强烈对比区域、柔和对比区域 。

  纵观全课,我努力体现引导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把握和设计。

上一篇: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下一篇: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