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情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讲述故事。
2、学习词汇:软软的、酸酸的、脆脆的、甜甜的。
3、通过学习故事让幼儿明白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要学会与别人分享。
重点:
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讲述故事。
难点:
学习词汇:软软的、酸酸的、脆脆的。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蚂蚁、香蕉、葡萄、西瓜的图片各一。
2、幼儿小图每人一套。
3、自制ppt《小蛇多多》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呀?(出示图片)并介绍一下请幼儿和“小蛇多多”打招呼。
二、逐幅观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一)第一张图片:
1、小蛇多多的心情怎么样?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你知道小蛇多多为什么心情这样好吗?
4、小蛇多多要出去玩,妈妈嘱咐它不要乱吃东西。
(二)第二张图片:
1、小蛇多多现在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观察多多表情。
2、发生了什么事,让小蛇多多这样难受?
3、小蛇多多吃了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多多的肚子)
4、多多吃了什么水果呢?让幼儿根据多多肚子形状猜测吃了什么?
5、多多吃了这么多的东西,怪不得要难受呢,现在小蛇多多既不能向前,也不能回家,怎么办呢?
6、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讲述帮助小蛇的方法。
7、小朋友帮多多想了这么多方法,最后小蛇多多究竟是怎么回家的呢?
8、出示蚂蚁图片在多多鼻子上爬来爬去,最后多多打了个喷嚏。
(三)第三张图片:
1、请幼儿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2、看看小蛇多多到底吃了哪些水果?
(四)第四张图片:
1、小蛇多多现在感觉怎么样?
2、它会把水果送给谁呢?引导幼儿要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
3、现在小蛇轻松的回家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学习词汇软软的、酸酸的、脆脆的。
1、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小蛇多多看见这些水果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2、完整讲述故事《小蛇多多》。
3小蛇多多出去玩,妈妈嘱咐它什么?多多怎么回答的?
4、多多见到一根香蕉,心里怎么想的?(学习:软软的),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软软的?
5、多多又见到了什么?它又是怎样想的?依次类推,学习词汇:酸酸的、脆脆的、甜甜的。
6、谁爬到多多的鼻尖上?最后多多是怎么做的?
四、跟着老师一起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教育意义。
1、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一边看动画一边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
2、小蛇多多怎么会肚子不舒服的?(因为吃了太多的东西)
3、小朋友有没有像小蛇那样,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一次吃完呢?
4、如果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
5、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否则会不舒服,有好吃的东西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
五、活动延伸:幼儿结伴,看图讲述。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图片,请你找到好朋友,把故事讲给他听。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孔孟论学习》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孔孟论学习》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 一 篇课文,该单元以读书妙语 为主题展开,学习本单元,意在让我们聆听先哲的教诲,学习大师的读书之道。本文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和《孟子》,是记录孔子孟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古代圣人孔子和孟子谈论读书学习的名言。课文中所选的《孔孟论学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或者劝勉后人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教学重、难点: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因而疏通文意、深层理解文章内蕴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并能学以致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等。同时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作为辅助教学法。
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法,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课件展示一组孔庙、孟子像等图片,教师缓缓导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孔子的经典语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孟子的经典语句,今天我们将再一次来聆听先哲的教诲,学习大师的读书之道,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孟论学习》。(随之板书课题)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环节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孔子、孟子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孔子、孟子生平以及写作的背景)。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环节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
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请学生自读、齐读、赛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正确。教师最后强调重点字词句的识记。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多种形式诵读文章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四)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每人翻译一则,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课件展示。板书: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环节五)、品味文章,拓展延伸。
让学生讲一个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说明端正学习态度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由发言。《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文本,更多的是通过文本唤起自己对成长的回忆,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之中又生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可以感受读书做事正、反两面的例子。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正是此环节设置的意义所在。
(环节六)、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二选一) 多媒体出示习题: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重新翻译全文,并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业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了训练。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