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2021-06-13图片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潜望镜的秘密》。

  一、设计理念: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探索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

  行为动词:了解。能够用语言描述对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性质的理解。

  核心概念: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由平面镜可以反光,一个平面镜可以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从而理解潜望镜的原理,并掌握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方法。

  行为条件:通过探索实践。设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性质。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有两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猜想、验证、实践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探索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性质。理解潜望镜的原理,能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版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光,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了解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特点,知道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本节课以潜望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及作用,了解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学生尝试做一个简易的潜望镜。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所任班级共有40人,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生活中,学生对镜子并不陌生,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光和平面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什么是平面镜,平面镜能够反光,一个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要想更好的开展活动,需要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准备实验材料,为实验操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践,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理解潜望镜的原理。(重点)能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难点)。

  2.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

  3、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

  教学评价:

  1、目标一主要通过4道选择题来了解目标达成度。

  2、目标二主要通过问答、画图等来了解目标达成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潜望镜模型。每个小组准备平面镜、胶带、硬纸板(或牙膏盒)、剪刀等实验材料。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共设计了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巧设情境,引导质疑。新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隔桌找物” ,就是让学生想办法看到高处的物体,认识潜望镜的作用,以此导入到新课的探究,这样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启发起学生探究潜望镜秘密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疑惑,自主探究。首先提出问题:这潜望镜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发学生思考: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在潜望镜中是如何应用的。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开展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内的简易潜望镜,采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进行研究。学生展示交流,得出结论:在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潜望镜的内部结构画下来,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并与自己的猜想相对比,进一步深化对潜望镜的认识,达到认识潜望镜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三个环节是动手实践,拓展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实验材料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全班交流,展示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收获。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个环节是拓展延伸。给学生留下问题: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20xx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例1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重点从教材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 标准(20xx)》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说明数学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内容,就是想通过“数学广角”系统地、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魅力。本单元教材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及古代故事的分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感悟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分析家里来客人了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操作更省时间,属于运筹思想。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体会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本课在教学中,我力求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直观演示、组织讨论、应用拓展等教学方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沏茶的最佳方法探求中体会数学方法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激趣引入一探究新知—自学汇报——拓展应用——全课总结”五步的课堂模式,具体设计了以下活动:

  ﹙一﹚谈话激趣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采用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沏茶情境,通过谈话、观看视频,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构建生活化数学的目的。

  ﹙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通过生活情景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在这一环节我选择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搭建平台,让学生用课前发的工序图片、通过摆一摆、议一议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自学汇报

  这一环节主要是小组汇报结果,最后通过展示,比较,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案。教师在加以小结,并引导学生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初步了解统筹法。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四)拓展应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能同时做的事都可以同时做?(如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学英语》;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看漫画书)。从而使学生明白

  我们不仅要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合理安排时间时,还要讲科学;二是安排了两个练习题,检测学生能否依据所学知识合理做出安排。

  (五)课堂总结

  通过谈收获,读名人名言,安排学习计划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已的学习和生活,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了学生已有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本节课我选择的情境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小学生很熟悉的,以此为研究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包括最后的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刚掌握的数学方法来判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是关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中,我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了沏茶这一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我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安排才能尽快完成,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体会到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短,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理解优化思想。

  三是注重摆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更加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0xx版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怎样安排,用时最短?”从情景材料看是一个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优化思想。本节课用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与生活是有联系的,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但数学不完全是生活,数学要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实例是一个原型,目的是建模,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要学会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种分析的方法;要学会的不是一类题,而是一种思想,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比较、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这都是在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的指导还不够,对时间的安排上不太合理,显得有些前松后紧,导致后面课堂小结环节没时间完成;多媒体操作技术还不够娴熟;整节课在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