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创作的基本技法探析论文(2)

2020-04-14实用文

四、创作构思与构图。

  (一)、构思与构图的关系。

  构思-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所发生的事情,根据作者各自的感悟和理解,在头脑中进行思考、想象和加工的过程,最终运用构图手段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构思是构图的依据,灵活和深入的构思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质量。一幅完整的作品必然要经过反复的构思和推敲。如列宾为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勾画了很多的构思草图。在绘画史上很多绘画大师都勾画草图,画草图的过程也就是构思的过程。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构思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提倡每个人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发现、分析和积累特别要抓住生活中的情趣去思考。我们周围的事物有的看来平凡和司空见惯,但却蕴藏着巨大的美的价值和魅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构图-是人们脑海的构思,最终通过绘画中的各种元素按照作者各自的意图表现出来的具体画面。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如楼房一样有梁、骨架等组成。画家则是用绘画要素(点、线、面、色、形、体)来组织和构筑画面。马蒂斯认为:

  构图就是画家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画面上把人和物占据的位置,他们的四周的空间、比例,通过各种造型手段和视觉因素,按画家的意图进行排列和制作。构图也是一种思考的历程,他可以从自然面貌的混合中创造秩序,把许多本来分离的物体组合在画面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把画家所能感受到的兴奋、感动、爱憎或敬畏和他人分享。画面最终构图是在构思的基础上不断推敲和完善的。构思,起始于对生活的积累和捕捉。构思和构图的过程不是分割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二)、构图中的要素和造型手段。

  当对画面进行构图时应当考虑:如何建立画面骨架的基本形,如何使画面主体形象的位置适应人的视觉美感,取得突出的位置;如何使空间面积的分配比例和谐;如何使要表现的形象生动;如何使画面有新颖独特的形式效果等。就需要了解线条、形状、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段。

  线条。

  线条是造型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根基。线条在自然界里到处可见,如掉了叶子的树枝,马路两边的电线等。竖直的线条在画面中能够产生高耸向上的升腾感;弯曲的线条,在画面中能产生流动感;不同方向的斜线能产生一种紧张感;十字形的线给人以肃穆、庄重的感觉。

  形状。

  是画面构图中构成因素的基础。构图中各种不同的形状,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画面的形状也可以视作画面的图形。圆形给人以优雅、平和的气氛,如拉菲尔的《椅中圣母》(图 1),画面的圆形给人以团结、和谐的气氛;正三角形则给人以一种稳固、安定的感觉,而倾斜三角形则给人一种不稳定感,如柯勒惠支的《反抗》(图 2)正是运用了倾斜三角形的构图,与其说作者抓住了矛盾的瞬间,不如说作者找到了恰当的三角形,构成了画面的强烈动感。

  明暗。

  视觉艺术各种不同的组成要素,实际上都必须通过明暗才能显示出来。构图对明暗度的选择影响着画面的空间的和人们的情感回应。这里所讲的明暗度是以黑、白以及不同程度的灰色来表现构图的特色,而未以色彩为考虑的对象(有些作者习惯将明暗度与色彩一起考虑),利用明暗度对比在处理和表达空间错觉上有几种方法:①互衬法,如一个黑色块在白色调的背景上呈现强烈的对比,使得黑色块特别突出。或者亮色块在暗色的背景上,同样使得亮色块特别突出。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在处理画面的时候可以通过亮色背景或者暗色背景来突出主体形象。②深浅法,白色与其他对比色放在一起,对比比较强烈使人产生较近距离的视觉感受,而灰色系列之间对比弱,则产生较远距离的视觉感受。③配置法,在构图中对明暗度的分配不同,所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④混合法,利用明暗度的混合特征,能使作者想表达的物体更为细致和逼真,能使画面产生深度的空间错觉感。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为画面创作的效果服务。

  色彩。

  色彩最能激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反应。色彩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可以说它是最复杂和最有吸引力的的造型元素。在创作中如何运用色彩的情感价值,使画家能整体地把握创作中色彩的结构和威力,强化视觉的传达效果。如刘大明的《北海假日》(图 3)高度强调色彩的语言结构,画面通过强烈的红、黄、蓝的对比,表现出了海边度假热烈而欢快的情趣。

  综上所述,对造型手段中的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元素的认识,必须与视觉的心理特征与想象紧密结合,才能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意愿。例如吴冠中的《舟群》(图 4)就是通过点、线、形、色的交错和视觉特征的结合,把舟群非常生动的表现出来。

  (三)、构图中的变化统一原则。

  构图的形式和格局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它有一定的规律。

  变化统一原则这是最根本的构图原则,即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在处理画面时,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规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化处处都是,我们看到的各种物体,其样式,颜色状态等等全然不同,它们之间的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因此,要靠人们去发掘、变换和整理,才能既有变化又很统一。否则就是有变化不协调,或者统一而没有变化。

  构图中的变化和统一还可以根据造型中各元素之间的互补关系来实现。如黑白版画,在色调上除了黑白因素外,还可以用不同的形、线的变化进行补充。做到了统一中有变化。

  在构图中为取得更好的变化统一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构图中的对比。

  这里所说的是画面中的造型因素本身的某一特性在其程度上的比较。例如形体大小对比,色调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人们的视觉对比等。

  形的大小对比。例如毕加索的《球上的少女》(图 5),画面通过成人巨大的形体与站在气球上的瘦小的少女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产生了非常生动的效果。

  明暗调子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分配画面中的明暗对比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例如哥雅的《1808 年 5 月 3 日夜间起义者被枪杀》(图 6)作者在处理画面上将主要的起义者形象放在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而把法国士兵安排在画面暗部,强烈的黑白对比,使整个画面的主次鲜明突出。

  色彩的对比。这里我们从色彩的明度、色相和纯度,来谈它们在画面色彩对比中的运用。在画面中同一种颜色而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对比,容易取得画面统一的效果。不同色相的色彩对比,一般不易取得调和统一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在构图中利用这一特性,比如色相的冷暖对比以及色相补色对比等都可以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效应,而达到画面主体的作用。例如一块紫色的衬布上配一小块黄色,一个身穿红色服装的人在绿树丛中,都显得格外鲜艳、醒目。在创作构图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分配每种色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的大小。

  人们的视觉心理所造成的对比。a、虚与实的对比,“虚”是指画面中既要出现但又不能突出的物象,对这种物象要处理的模糊、含蓄;“实”指的是画面中要表现的清晰、明确、肯定,一般用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部分。b、动与静的对比,一般情况人们的视线容易跟着运动着的东西跑。在画面中一般讲直线在视觉心理上暗示着静,曲线暗示着动。如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图 7),处在动乱混战的包围一位被吓呆而茫然静坐的老妇人,在强烈对比中显得格外突出,更加吸引人。c、主与次的对比,形象的主次可以由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外轮廓的清晰程度以及细节刻画的充分程度来决定。

  构图中的均衡。

  这里讲的是画面中事物的形状、黑白、色块等在画面分布安排上的审美合理性。这是创作构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均衡有两种形式: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

  构图中的节奏和韵律。

  音乐中存在节奏和韵律,是通过不同高低强弱的音符来实现。同样绘画中也是存在节奏和韵律的,是画家通过处理组成画面的各种形式要素(线条、明暗、色块等),使之单纯化、秩序化和律动化,来实现画面节奏和韵律感。例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 8),11 个纤夫正在迈着沉重而有节奏的脚步向前走,这种节奏感是由一些有吸引力的点、线、色彩和明暗等因素,把整个画面联系起来,这些起伏线与水平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富有节奏对比的节奏感,使观者的视线跟着队伍的三个高峰移动。这种移动的过程产生了视觉的节奏,给人一种向前移动的韵律感。

上一篇: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下一篇: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成本理论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