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听课感言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紧张的六轮研修,我们进入了真刀实枪的磨课阶段。大病初愈的宋妍丽老师勇挑重担,主动承担了讲课的重担,把自己精心设计的的教学设计初稿放到工作室。我们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也都认真积极地思考,根据教学设计的缺失,提交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修改稿。宋老师根据我们的反馈建议,又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第一次试教,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意关注。
本次磨课宋老师执教的是《红领巾真好》一课。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课文主旨是要学生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的观测点是“爱在闪光”。而在这一方面,我认为这节课毫无疑问是一节充满爱的课堂.
在课堂上,宋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满怀激情,尽管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更主要的是因为由于借用的录音室出了故障,孩子们在里面呆了整整一节课,已经失去了耐心和拘束,变得烦躁,但宋老师还是运用她那充满神奇魅力的爱心评价语,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从整节课来看,孩子们基本上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直说。”全班53人,始终注意力集中的有3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69.8%,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一切,都源于宋老师在课堂上始终实施爱的教育,特别是宋老师充满魔力的爱的语言,使我也和学生一起如沐春风。
1、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
“在我面前坐着的红领巾们也真好,一起来夸夸我们自己——”在导入新课时,看到孩子们有些拘谨,宋老师的鼓励如春风拂面,孩子们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马上挺直了小胸脯,响亮地读起来:“红领巾真好!”像这样巧妙的激励性语言在宋老师的课堂上可谓比比皆是。例如在用“牌”字进行组词练习的时候,宋老师一句“最棒的人应该得什么牌?”不但让学生知道了“牌”字可以组词“金牌”,而且学生们马上精神一振,都渴望自己能成为那“最棒的人”。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育成功的奥秘。这是我在教学过程难以感悟到的,学生需要爱和赞美,老师的一句真诚鼓励的话,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实践中对学生多一点期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重要。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自信心,多一点赞美,让学生形成“我能行”的信心。
2、用爱的语言赞美学生。
在同桌一起展示朗读的时候,有一对小同桌俩别出心裁,没有齐读,而是采用了一人一句的朗读方式,宋老师马上热情洋溢地送出赞美:“你瞧人家同桌俩,一人一句,形式多新颖。”不但让受表扬的学生的倍受鼓舞,也让其他的孩子学会了这种新的朗读方式,而且在全班学生的心中都种下了勇于创新的种子。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要像宋老师这样,平时多观察学生的细节,唤醒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张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孩子们的优势,激发最佳潜能,做个教学有心人。
3、用爱的语言感化学生。
即便是偶尔走神的孩子,宋老师也总是及时发现,然后不动生色地加以提醒: “我看哪一列小火车坐得最直。”这是在孩子们基本掌握了生字词,因而神情有些松懈时说的,孩子们听了立刻坐得笔直;“我最喜欢——”这是在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因而情绪有些失控时宋老师的提醒,孩子们立刻安安静静地举手。
这是多么巧妙的语言艺术,不仅避免了违反纪律学生挨批评时的尴尬,避免了课堂进程的中断,而且其他同学也都更加聚精会神的专注听讲。教学工作的魅力就是“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感化”。特别是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宋老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就这样牢牢地粘住了学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我们看到孩子们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张扬。让我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都来向宋老师学习,存储更多巧妙的课堂语言吧!
通过这次磨课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评价语言的无穷魅力,我也要把这充满爱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在课堂上实施爱的教育,以爱育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在尝试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后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坚信——只要付出与坚持,成功就会离我们更近!
红领巾真好听课感言2
今天市新教师见习专题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共开出17节课。趁着第一节有空,我去听了徐老师上的二年级课文《“红领巾”,真好》,虽然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是个门外汉,但今天的听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翻阅了教材,了解到《“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是一曲歌颂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在这节课上,徐老师的几点教学很值得我们学习:
1、培养学生质疑析疑的能力
学起与思,思源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很关注这一点,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主提问题,整节课就围绕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红领巾是谁?”“红领巾真好,好在哪里?”开展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整堂教学中,徐老师非常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提出问题,再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由于本诗的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在学完第一节诗后,徐老师总结了“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学习第二节,由
“扶”到“放”的,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在句中找重点词,通过词语理解,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关注语文教育价值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也要学做人。本课的教育价值是“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此,徐老师拓展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比如哪些鸟类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年大概能吃掉多少害虫,以及一些鸟类濒临减少灭亡的困境,唤起孩子们爱护鸟类,关心鸟类的意识。
4、我的一点思考
语文学科学什么,关于这个对语文本质的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或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文”“道”有机结合,既关注文本的内容又关注文本的形式,将无形的人文熏陶融于有形的语言实践中,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之道。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热衷于课文内容分析,不应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当作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而应该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最近读了支玉恒老师的一篇文章《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很有启发。学语文,就要用语文的手段---“听说读写”,去解决语文的问题,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挖掘文本的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由言生意,由意得言,言意共生。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
在这篇课文里,可供学生语文的训练点较多,但徐老师在本节课中似乎过于关注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从而忽视了一些有效的语言训练点。例如,在课文的结尾处,教师可以引导:“小鸟夸‘红领巾’真好,你们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也夸一夸‘红领巾’呢?既巩固了文本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再如“叽叽喳喳”“朴棱棱”等这些叠词在本文中出现较多,徐老师也教学生认读了这些词,知道这是属于“AABB”和“ABB”结构的词。但词语的教学就此戛然而止是否显得过于匆忙,可否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再积累更多结构相似的词,说说有哪些词也是属于“AABB”和“ABB”结构的。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这样的词,仿照每节诗的结构,再仿写小诗。原文第一节是“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老师可以提示:什么时候,林中谁怎么样?然后运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句式,用上叠词,仿写诗歌。
当然,在课的结尾处,徐老师也出示编诗的环节,但遗憾的是作为课后的作业呈现。其实,这是训练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语言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放在课内进行训练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