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论文

2020-04-23实用文

  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家长却总希望孩子的成才立竿见影,这种急功近利想法追求的是一种“短视效应”,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当前,家庭 教育 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 内容 多元、形式多样、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家庭教育差异性突出、功利性和外在性越来越明显等。正确认识这些新特点,对引导家庭教育的健康 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特点

  随着社会经 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性质、形式和特征也在不断变化,当前,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家庭教育内容多元

  家庭教育内容多元是指由重视德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各育并举。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以人格养成为主要内容,重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儿童人格养成的主要场所。我国古代有关家庭教育的著述,从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清朝的曾国藩对家庭教育的精辟见解,可以看出,都以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英国 哲学 家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指出:“早年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本能,使它们能产生一种和谐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热情的而不是阴郁的,它又是勇敢的,坦率而聪明的。”可见,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德育。这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在塑造儿童的性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强调竞争、注重效率已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在现实中逐渐强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已成了广大家长的共识。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已远远不仅是传统的人格教育,家长对孩子智育特别是知识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家长热衷于给子女选购教辅读物,辅导功课,检查和布置作业,把本应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揽了过来。家庭对孩子所进行的 体育 和美育主要是一种竞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艺术 表现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为今后参与更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家庭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突破了过去家庭教育以德育为本的局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但是也相对弱化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场所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形式多样

  当前,家庭教育的形式由单个家庭独立进行转变为与联合家教和请专门的家庭教师等形式并存。长期以来是以单个家庭内部进行为主要形式,父母对亲生子女施行家庭教育具有空间上和情感上的天然优势。在儿童早期,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家庭教育理念和 方法 可能偏于保守僵化,家长素质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孩子因交际圈子的狭小而不易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等。现在,一种新的家庭教育形式——联合家教正悄然兴起。所谓联合家教,是让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 学习 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重任。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联合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观,能发挥多个家庭的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可有效地弥补单个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作为单个家庭教育的补充,联合家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联合家教对家长的素质要求很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尝试。

  给孩子请家庭教师非常普遍。这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或特长训练。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儿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能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但是,过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家长不顾子女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盲目给它们加压,那只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导致厌学情绪,削弱教学效果。

  三、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

  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是指长幼关系、师生关系、陪练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朋友关系等关系并存。在传统的家庭里,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长幼关系,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没有过多地集中于成才上,主要是希望子女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成进一步深造。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相对也比较松散,带有明显的顺其 自然 的色彩。而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升学竞争的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家庭则将子女考上大学作为对子女的要求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使许多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在不少家庭里,孩子本应享有的玩耍、游戏的乐趣被无情地剥夺,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都由家长代劳了,家长希望子女专心学习文化知识。有的家长不仅平时经常充当“替补教师”的角色,为子女辅导功课或在一旁陪读,甚至还不惜牺牲“双休日”和节假日,送子女奔走于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培优班、竞赛班,这时家长又充当了“陪练”的角色。亲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师生关系、陪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所代替。如果孩子不服从父母的意志,就有可能遭到打骂等惩罚。这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当然,与上述情况不同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也存在。在一些较为开明的家庭里,家庭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能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对话、交流、协商的方式教育孩子,准许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家庭里,家长不是绝对的权威,他们与子女之间不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子女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出异议。这样,家长与子女之间除了亲子关系外,还有朋友式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

  首先,家庭结构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由于 社会 经济 和文化生活变化导致的传统型家庭结构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残缺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岗家庭等大量涌现。家庭结构、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在城市,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感觉,补偿教育、代受教育、过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 影响 着家庭教育。家长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儿童 发展 规律 。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辈对孙辈往往溺爱大于教育,包办代替、百依百顺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家长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教育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跟不上。有 研究 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低于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发展的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表现力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单亲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单亲家庭简单粗暴的现象更加突出。

  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质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父母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优势,表现在父母文化素质高,家庭氛围好,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所以孩子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知识分子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对子女的教育过分专制,过分追求事业而忽视子女教育。由此导致子女不能独立地观察、思考、交往和处理 问题 ,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容易养成孤傲、怪僻、不合群的性格。

  再次,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有的家长主张应该让子女过艰苦的日子,支持子女住校,培养独立性。有的家长则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愿让孩子受苦,乐于给孩子创造优越的 学习 和生活环境。有的家长坚信“棍棒出孝子”,经常体罚子女。有的家长则倾向于“无为而治”,很少干预子女的生活,让他们自由发展。由于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差异性,多种家庭教育方式并存有其合理性。但是那种过于主观和武断、单纯以经验为依据的家庭教育方式显然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家庭教育的 科学 化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走向。

  五、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

  受市场经济效率意识的影响和短期利益的驱动,不少家长越来越追求家庭教育在短期内见成效。比如,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或者学外语和 计算 机,让孩子提前参加大学 英语 四级 考试 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引以为荣。这种教育追求的是标志着所谓教育成效的等级证书和获奖证书。如果孩子的兴趣能力适合学这些 内容 倒也无可非议,但是家长若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逼他们去学,那结果不是适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家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逐渐异化为 工业 化的生产,越来越功利化。

  与功利化息息相关的另一特点就是家庭教育的外在性,即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外在因素的干扰。过去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封闭、有隐私的地方,家长素质决定着他们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家长有自己的较为稳定的教育思路。现在,家庭教育的外在性特征日益加强,这一方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突破了保守性和封闭性,具有了开放性。有些家长能积极吸收社会上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有些家长却变得缺乏主见,喜欢“扎堆”,喜欢从众,社会上什么热门、什么时髦就让孩子学什么。家庭教育不再是单门独户的独家经营,更像辐射面广的规模化经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既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因素,也有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家长要权衡利弊得失,理性思考,明智选择,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益。

  参考 文献 :

  [1]初德和.联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选择[J].山东教育,2002,(12).

  [2]缪建东.试论我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3]张洁等.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上一篇:盘点家庭教育的格言语录下一篇:家庭教育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