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重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应予以重视。
(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四年制本科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宗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秉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还应注重实用性、针对性、适用性,真正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具备职业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首先,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学科边缘化、领域交叉化、知识综合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特色,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最后,针对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只有具备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全面的职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培养目标,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就很难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科技、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现在,高技能人才紧缺,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仍十分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并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职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反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均具备全面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优势,为企业服务。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加强学习锻炼,夯实专业基础,熟练技能操作,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晰,因为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更正认识偏差,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中心的转变,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业务素质。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慢慢渗透,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课程体系做出了一些改革探索。比如增加实训课时,开设顶岗实习,秉持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但是总体来说,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没有根本变革,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陈腐落后,难度大,知识点琐碎,专业实践性的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和重视技能培养的理念。除此之外,现用教材的科技性和前沿性有所欠缺。目前,科技发展极为迅速,各种科技知识信息更新交替,新技术新技能在现有的教材中无法学到,造成毕业到岗后无法得心应手地工作。其次,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的比例还不够合理,实训课程的内容不具有专业或者职业针对性。最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没有达到学校和企业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会在第五学期或者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但是由于企业有时提供的岗位和学生的专业不对口,或者由于学生懒惰不参加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形同虚设,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师资队伍业务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也就是说,从事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除了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的综合性能力还有所欠缺,师资综合能力弱制约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技能,以获得文凭和学位证书为最终目标。加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职业教育定位不清晰,职业教育理念没有深入渗透,导致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企业岗位调研,开发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熟练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应该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原有的课程结构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课程科目种类繁多,基础知识零散,知识体系不完整。我们要精简必修课,重视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和英语课程,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课程设置之前必须经过企业岗位调研,所开设课程必须满足企业岗位对于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除此之外,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还应考虑企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真正“走出去”,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实训基地、企业车间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研发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打造一支真正的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理实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把学生培养成可以在企业胜任生产、研发、管理、销售等岗位的一线高技能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高职教师还要具备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师德,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生产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是否顺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