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很多没有技术的人开始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可是多数技工学校在技能实践、安全教育等方面下尽工夫,却忽视学生在进入技校后的心理调试训练,以至于学生很难适应环境,有部分人甚至选择中途退学。本文提出,为了使技校新生能更快适应职业角色,技校应该对技校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技校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技校学习,是学生心理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意味着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心理冲突问题。
一、技校新生心理现状
1.年龄较小,适应性不强
技校生大部分是来自初三的应届毕业生,15~16岁,很多人从小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独自在外,有些人从未住过集体宿舍,适应力差,在适应不良的情况下,很多人焦虑、封闭、情绪不稳定。
2.学习能力弱,自制力差
技校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遇到困难,往往产生很强的挫败感,控制不良便自暴自弃。
3.生活背景复杂,自卑现象严重
现代教育背景下,大部分不能上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他们不愿敞开心扉,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
4.诉求复杂,人际适应力差
进入技校,很多学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遇到困难往往有退却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混日子,到某个年龄以后就能当兵、考驾照、继承父业等等,更有甚者是想玩。于是,在技校里,人际关系变得非常脆弱,各种暴力冲突事件也往往在新生中出现。
二、技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
1.家庭因素
有的技校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有一个或者都是残疾;有的技校生从小到大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技校生跟随父母打工已经转过很多学校;还有更多的技校生来自离异家庭。他们渴望美好的家庭生活,可是现实总是给予他们无情的`打击,他们失望、挫败、焦虑甚至抑郁。
2.学校因素
因为应试教育对分数的看重,个人梦想被一次又一次打击,很多学生便不再努力改变自己。进入技校后,他们大多被动去接受,学习动机明显缺失,而技校专业课的学习与初中又不同,导致他们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
3.社会因素
技校学生普遍开始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且网络社交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方式,进入陌生环境后,他们总是依赖网络人际,与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不能在周围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
4.自身因素
技校新生一般处于青春逆反期,自我意识日趋完善,但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存在很多心理冲突和矛盾。他们比中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技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自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方面。
三、技工学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1.编写入学心理健康读本,积极开展入学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健康读本内容应具体,深入浅出,具有指导意义,包括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学习方法指导、时间管理、理财、自我悦纳、交往技巧、挫折应对等方面,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走上正轨。同时,学校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不健康学生进行筛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应对解决。
2.习惯养成,帮助学生自我潜力开发
利用21天习惯养成法,从日常生活着手,让新生身心感受变化,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断激励学生做出改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水平
现在的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qq号,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手段,把技校生连成一个网络。这样当虚拟和现实统合起来时,他们便很容易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增强他们的人际适应能力。
4.指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专职心理老师的运作,更需要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配合。在实践课程中不断应用心理技术,不但能让学生很快转变观念和行为,更能使学习变得愉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包括悦纳自我、情绪调控、网络成瘾的消除、解读情感等方面,同时利用现代拓展训练技术,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观念、抗挫折能力等。
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能较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提升技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谈技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