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目前高职教育的取向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服务产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首先还应遵循“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并在高职教育培养两大目标———“高素质、高技能”中应坚持前者优先于后者。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

  一、高就业导向的几个问题

  现今,常用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高职教育专业开办是否成功。但高职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实现零距离就业,那么高职教育将沦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失去其教育的属性。

  1.从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要求来看

  至少包括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隐性的,后者则是显性的,可考量。有的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的就业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试图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达到与应用场景“零距离”,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将非常有限的教育时间投放在企业所擅长的业务培训领域。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许多岗位的新手通过企业上岗前的培训和几个月的帮带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思维、性格、意志、职业操守等素质,却无法通过内部培训来培养。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在大学生招聘中找到素质较好的苗子进行业务培养。高职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则会因其业务技能培养与企业培训相比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价值。

  2.从调研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要与三年后业态的用工需求“零距离”,是难以达到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各专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专业需求调研,描绘出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并通过课程来体现,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离”。这种借鉴STP营销思路的专业建设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无视用人单位需求闭门造车式设置和建设专业的做法,无疑是先进很多。但这种思路需要对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精确预测,而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许多变数,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3.从学生个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看

  就业或许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视为全部仅盯住某一类岗位的入职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存在着给受教育者带来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潜在风险。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至少应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出发,在高素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从就业市场和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这两种需求从发,高职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来设计服务产品。下面,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这种专业设置思路。在教育服务产品提供者市场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将这两大比较优势进行内涵上的丰富,并形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选择和设计时应考虑的两个维度: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1.体育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体育类院校,以体为本,这也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体育素养的培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不断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体育素养”有不少定义,但都是从别的角度去定义这一名词的。在此尝试定义适合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体育素养: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在体育技能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意识、体育个性与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一定义先在此提出来,可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体育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技能与行为,

  (2)体育知识与意识,

  (3)体育个性与品德。上面三项中,前两项属于显性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证书(如某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如笔考或技能考试)来验证;后一项属于隐性体育素养,体育对人格培养作用已有诸多论著,在此不再转述。一般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注重对学生显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忽视对学生隐性体育素养的有意识培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型院校,以市场为导向,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类型体育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条定义较接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根据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适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成为该专业方向所瞄准的职业或行业的入门人时初步具备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技能。如从运动员转变为健身教练,需要有能力将运动技能转化为指导技能。

  (2)职业意识(或思想)。

  (3)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道德。上面四项中,第一项属于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后三项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三年时间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计算机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入门技能,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而隐性职业素养代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虽然看不见,但决定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决定一个技能人才长远发展和成就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而是其职业素养。从教育服务产品的角度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产品功能定位便可视为致力于提高学生(或学员)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3.二个维度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二个维度作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标,便可得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图(篇幅所限,图略)中,共有四个象限,各代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专业)在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组合,Ⅳ象限表示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较大,是教育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评价专业建设的合理性

  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思路,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用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来说,更为科学。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和获取更多更准的就业信息外,就业率往往由许多教育机构所不可控的因素决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中细分行业及企业的年景、学生原有基础、学生及家长所拥有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偶然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培养人才的三年期间变数极多。用由这些因变量决定的就业率来否定或肯定某个教育服务产品,明显是不科学的。此外,这种评价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隐性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创建专业特色。例如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这一专业从表面上来看见似乎与体育不沾边,几乎无法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竞争时形成优势。但如果这专业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个性与品德等这些隐性体育素养进行有意识培养,则可以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中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取向,永远是一个社会热点。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高校应该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点,而且“高素质”应该优先于“高技能”。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2.中职学生茶艺课程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

3.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4.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5.工程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论文

6.职业素养论文

7.关于培养大学生职业习惯的研究论文

8.论文:中职的职业素养

上一篇:有效评价,培养习惯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职业道德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