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一、现阶段档案文化建设困境原因分析

  (一)片面强调档案资源的拥有,忽视公众的利用需求

  档案资源的拥有情况包括实体资源、精神资源、文化资源和利用者习惯。资源拥有情况决定着档案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直以来片面强调资源拥有为主导,把是否拥有丰富藏量作为衡量档案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制定档案文化资源开发计划、进行档案编研、采用展览、陈列、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文化宣传,其根本出发点也仅在于应付档案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并非是为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满足利用者需求。

  (二)档案文化缺乏心理认同

  档案文化影响力的扩张需要档案文化与社会大众互动才能实现,而这种互动是以一致的心理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然而长期形成的被动服务的思维和做法难以适应当前档案文化既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服务,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既为城市发展和市民服务,又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的新要求。对于公众而言,社会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文化传播范围狭窄,手段单一等原因导致公众对档案文化的认知十分有限,对获取档案文化价值的信心不足,对档案文化的认同和认知度差。

  (三)档案文化提供者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素质

  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档案文化提供者的知识素质还比较差。一方面信息技术推动档案文化传播是必然趋势,特别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得技术又熟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因为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一些优秀人才因为编制问题而被拒之门外,这两方面原因使得档案文化人才缺乏,面对档案文化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基础差、缺乏必要的培训等原因,档案文化提供者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强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培训是当前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基础环节。

  (四)违背档案文化发展规律

  现阶段档案文化建设必须尊重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本着符合实际和可扩展性的原则逐步推进。但是,实践中违反档案文化规律和攀比之风助长了建设的盲目性,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目标、计划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档案文化资源拥有情况、信息技术使用以及对档案文化未来走向的认知则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档案文化。不同地区、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中保持差异性这是尊重档案文化发展规律的体现。

  (五)档案文化管理体制障碍

  由于管理体制障碍,档案文化缺乏统一部署、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多头分散管理,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实践中档案馆(室)功能不完整,管理条件、技术手段落后,抑制其发挥档案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再如档案文化建设涉及到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尽管三者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方法都一样,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他们处在条块分割管理中,无法实现资源的共通共享,这样无形中增大了管理成本等。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

  通过分析现阶段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从增强档案文化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激发创造活力,提升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档案文化建设未来走向为:

  (一)准确把握档案文化的定位是前提

  档案文化定位:既注重数量与规模,又注重结构和质量;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又注重创新能力;既注重发展速度,又强调发展的持续性;既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又注重体制、机制的科学构建。基于此,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时一是发挥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紧紧抓住建设档案精品文化这一载体,不断推出文化精品,树立档案文化的影响和形象;三是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档案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增强档案文化的活力;四是做好社会服务,只有服务社会,为公众认可,档案文化发展的根基才能牢固;五是加快人才的培养,为档案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谋划全局,整合资源是提升档案文化的基础

  。谋划全局,整合资源,最根本的是要以社会共享为目标,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与平台,积极推进档案文化资源共享。浙江省档案局在实施浙江记忆工程中,全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浙江记忆工程既包括浙江名人、浙江方言、浙江名镇(村)、记忆浙江、浙江之最、浙江老照片、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浙江档案文献编纂、家庭档案、家谱族谱等重点项目,又包括区域特色文化、城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企业、老字号、典型建筑物(构筑物)、口述历史等各地统筹推进项目。通过构建浙江记忆名录体系,共建浙江记忆保护网络,搭建浙江记忆利用平台,实现彰显浙江记忆文化品牌、提升档案部门文化形象、优化档案文化产品服务、构建档案文化建设平台的目的。

  (三)创新机制推广档案文化精品是关键

  注重文化的创造力,打造社会和公众认可的档案文化精品是关键,创新机制就要加快档案文化产品由资源型向需求型转变,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深挖档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工作和创新。比如对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理论文章、著作、珍贵文献记录、专题数据库、图书等采用项目论证、专家咨询评估、公众参与、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机制,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文化精品。2013年随着《西藏元代官方档案》和《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至此我国已有《纳西东巴古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图档》、《清代内阁秘本档》和《传统音乐档案》等9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化精品是机制创新的结果,彰显了我国档案文化记忆品牌,提升了档案文化精品的价值,增强了档案文化竞争力。

  (四)全方位、多途径传播档案文化是目的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曾对档案文化的传播方法和途径做过精辟地论述: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一是要努力把档案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尽量或善于采用新兴的、覆盖面广、受众多的文化形式,把档案转化为影响更加广泛的、大众或流行形式的文化产品,以便让它“传得开”;二是不管采用传统或新兴的文化形式,都要努力把档案产品打造成文化精品,以便让它“立得住“”留得下”。这为传播档案文化指明了方向。

【档案文化建设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分析论文

2.医院文化建设中档案作用论文

3.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4.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研究论文

5.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6.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7.社会文化建设的档案工作分析论文

8.农业农村档案文化建设论文

上一篇: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完善余额宝法律问题的建议论文